第32章 梨树事件(1 / 2)
最快更新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转身回奉,张作霖再向吉林伸手。只要孟恩远还在吉林,张作霖的军令在吉林就不能畅通,这让张作霖感到如鲠在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要想把东三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把孟恩远从吉林驱逐出去。于是,张作霖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现在他已拥有5个师的番号,另有劫军火改编的7个旅(其中2个旅已编入张景惠的16师,3个旅编入由张作相兼任司令的奉天保安司令部----张作相自杨宇霆被革职后,继任奉军参谋长职务兼奉天讲武堂堂长,自然,张汉卿的卫队旅是不会算在正式军队编制中的)和徐、杨偷偷新收编的4个旅,共计5个师又9个旅的庞大军队。
老资格的孟恩远不会心甘情愿地拥护张作霖担当东三省巡阅使,他看到张作霖的势力逐年向三省伸展,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恐惧。特别是张作霖登上东三省巡阅使高位,统揽了三省兵马全权,单在名义上,已经可以把他吃得死死的,更加感受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惊慌之中,他使出一个昏招,用滥发纸币的办法,扩军备战,以对付张作霖。结果,搞得吉林钱法紊乱,人心惶惶。再次让张作霖把他的小辫子攥在了手心。
张作霖乘机以东三省巡阅使的名义,给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去电报,指责孟恩远在吉林财政方面处理失当,滥用军费,坐观胡匪滋扰,请求处理孟恩远。同时,他还发动社会力量,唆使吉林的反孟势力控告孟恩远纵兵殃民,并派代表赴京请愿,要求将孟恩远撤职查办。
孟恩远也向北京政府申辩,指出这是张作霖搞的阴谋。张作霖一边向北京政府表白:“我张某人对孟恩远毫无私怨,不过是将吉林公民的意见转达中央而已。”一边再次表示革除孟恩远的决心。
其时,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渐强,北京政府为了笼络住张作霖,只好将孟恩远免职。但皖系诸谋士担心,这个巨头一旦完全占有东三省,在北方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牵制其壮大,对皖系来说是如芒在背的巨大威胁。于是以总统徐世昌的名义向张作霖表示:如果按他的要求任命他的亲信孙烈臣为吉林督军,会遭到吉林军民的强烈反感,抑或又会添出新乱子。因此北京政府“不得已”搞了个折衷,把奉系色彩比较淡的鲍贵卿调任吉林,而把孙烈臣安排到江省。以隔开奉、黑两省的联系,以机培植新的地方势力分裂奉系,并以鲍的力量牵制奉系的发展。
然而孟恩远接到革职命令后,十分气愤,决心拒不接受北京政府的命令。他之前早听到一些风声,曾派秘书戴艺篑到北京大总统冯国璋处打听虚实,冯说没有这回事,劝孟不要听谣言。可是不久谣言成了事实,孟恩远接到命令后能不大为光火?他打电报质问内阁调动的理由,限三日内答复,否则吉林便宣布自主。
孟恩远是直隶人,亲家陆建章也是直系,孟的部队多属直隶子弟兵。由于陆建章之死,直系对皖系颇有警觉与不满,这一来,吉林督军的调动,牵连了直系、皖系的斗争,事件规格便变大了许多。为了表示强硬,孟恩远派吉林混成旅旅长裴其勋为独立军总司令,并指使吉林各团体电请北京政府收回易督的成命。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府派薛松年到长春劝孟恩远不要抵抗,答应他回京后另行委任他职。张作霖也派人笼络孟恩远的得力干将高士傧,表示愿意收其为门生,高士傧将来人赶了出去。
孟恩远原已准备离开吉林赴京,但高士傧等人均不同意,纷纷鼓动孟恩远发表独立宣言,与张作霖武力对抗。孟恩远本来就对吉林督军的位置十分留恋,在高士傧的怂恿下,又动摇不定了。他错误地认为,此次免职是由于张作霖的搞鬼而非北京政府的本意,如果出兵与奉军对峙,形成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或许政府会不忍生灵涂炭,同上次一样,再次撤消免职令。
孟恩远把吉林军队全部配置于吉奉两省交界处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宣布吉林要独立。却不知,如此一来,恰恰给张作霖以武力插手创造了机会。张作霖一方面请求北京政府下达讨伐吉林的命令,一方面调集大军,兵分五路,准备将吉林军一举歼灭。
张景惠领16师经清源逼近梅河口。
汲金纯领整编后冯德麟之原28师出热河经三河口兵锋直指双辽。
吴俊升领29师从西丰逼近辽源。
张作霖另一亲信姜登选领起家之精锐27师从昌图逼近四平。
另有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率江军韩麟春第1师自东向西威胁吉林后背。
大兵压境!
大总统徐世昌不愿奉、吉发生战争,派人持函前往吉林,劝孟恩远早日离职。同时,他又请张勋以私人名义写信给孟恩远,劝他退职到北京。可孟恩远此时已听不进任何劝告,执意与张作霖非拼个鱼死网破不可!
正在吉奉两军刀枪相对僵持不下之时,在吉林省会长春发生了“梨树事件”,使日本人无意之中帮了张作霖一个大忙。但是这个事件究竟如何发生,为什么又恰恰处在两军对峙紧要关头发生明显对张作霖对手不利之事件?后来的中华民国史上含糊其事。
但是当有心人翻阅“奉天特战大队”档案时,却意外地发现在那段时间有对日激战之事,而众所周知的是,特战大队自成立起一直忙于训练,最早的作战也是在2年后。
梨树,地处现在长春市的东北部。当时吉林军队的一个团驻扎在梨树北面,禁止行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