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使相(2 / 2)
良久,昭宗才在宫人们的搀扶下更衣洗面,然后至长乐门楼,接受百官朝贺。董彦弼、周承诲相继来报,称薛齐渥已跳井而死,王彦范已被生擒。崔胤下令,将王仲先、王彦范二贼押上朝堂,众朝臣一见二人,禁不住群情汹涌,昭宗还未开口,众臣就一拥而上,拳打脚踢,有人还用牙咬,用手抓,足足闹了半个多时辰,再看二王,早就被活活打死了,眼睛被挖出,鼻子被咬掉,耳朵也被撕掉了……
昭宗待群情平息后,这才下诏:将薛齐渥打捞出井,斩其首级;灭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薛齐渥四人九族,其党羽二十余人全部诛杀,赐两军副使李师虔、徐彦孙自尽。
此时,太子李裕藏匿于左军,遣人送还传国玉玺和请罪书,昭宗道:“太子年幼无知,为凶竖所立,非关他罪,罢其太子,黜为德王”。
然后议功封赏,昭宗认为崔胤应为首功,宜进位司徒。崔胤泣奏道:“微臣身居大位,却不能诛讨奸贼,全赖东平王朱全忠首奋忠贞,遂至德昭等将擒虏平逆,再清禁闱。臣待罪之身,怎可受封?”
昭宗遂下诏:朱温进爵为梁王,加封孙德昭为检校太保、充静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继昭;周承诲充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姓名李继诲;董彦弼充宁远节度使,赐姓名李彦弼,三人并同平章事,皆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画像凌烟阁,暂留京师供职,锡赉宴赏更是丰厚,几乎倾尽了府库所有。
孙德昭三人皆一步登天,又是节度使又是宰相,三人的大名很快就在京城家喻户晓了,时人皆称三人为“三使相”。
不久,李振将程岩、刘希度、李奉本等押至京师,全都斩首于市。
李茂贞担心朝廷会责怪他朝贺太子即位一事,忙率领着三千亲军亲自入朝拜贺。昭宗不但没有怪罪,还加封他守尚书令、兼侍中,进爵岐王。
崔胤、陆翊又鼓动众臣联名奏道:“此番祸乱,究起根源,实因中官典兵所至。请罢黜中官兵权,令崔相公主左军,陆相公典右军,若如此,则诸侯不敢侵扰,王室可尊。”
昭宗思量了两天,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召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商议,“三使相”皆道:“微臣等世代为军,从未听说过有文官为禁军军帅的。若兵属南司,必会多处变更,不如归于北司便利。”
昭宗即对崔胤、陆翊道:“将士们大多不愿为文臣属下,爱卿就不要再坚持了。”昭宗随即下诏,以宦官韩全诲、张彦弘分别为左、右军中尉,以袁易简、周敬容为枢密使,前枢密使严遵美为两军中尉、观军容使。
圣旨颁下,正养老在家的严遵美却上表奏道:“依奴才能力,连一军都难为,何况两军了!”竟坚辞不受。
韩全诲、张彦弘二人皆曾为凤翔监军,与李茂贞交往深厚。李茂贞得悉二人同为神策军中尉后,心中自然是暗自窃喜,自觉此番来京收获甚大,可以告辞还镇了,并特意前往崔胤府上告别。崔胤却并不明了这层关系,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中对宦官典兵仍是耿耿于心,便对李茂贞道:“宦官典兵,终为肘腋之患,须以外兵制约,方可无忧,岐王可愿留一军宿卫京师吗?”
李茂贞大喜过望,当即答应将带来的三千凤翔兵全都留在京师,并以其养子李继筠为主帅。时为左谏议大夫的韩渥听说此事后大为震惊,忙劝崔胤令李茂贞收回驻京之军,崔胤却道:“岐兵自己不愿离京,不是我留下的。”
韩渥问道:“那岐兵又是如何进京的?”
崔胤无言以对。
韩渥又道:“此兵若留京师,则家国两危;不留,则家国两安。请崔相公令其回镇!”但崔胤却坚不同意。
随后,崔胤又表奏曾为其幕府心腹的翰林学士王溥、好友吏部侍郎裴枢为宰相,昭宗皆一一准奏。
李振将昭宗顺利复位的消息带回了大梁,朱温自然是大喜过望,他拉着李振的手道:“兴绪公所谋,深得我志,此事,只有上苍可知了!”
李振道:“主公眼下河北已定,可与河东决战了!”
朱温道:“兴绪公所言极是。”
敬翔道:“主公欲伐河东,须得先取河中。若得河中,北上则可与河东争雄,西面则可雄视关中,如此,主公霸业即可指日而成。”
朱温道:“先生之言正合本王之意,王珂弩材,仗恃太原而骄汰,本王今天就要斩断这长蛇之腰。”遂令张存敬率军三万自汜水渡黄河,出含山路攻袭河中,朱温自率大军随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