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山雨来袭(2 / 2)
也正是如此之前王允在朝的时候杨彪基本上是闭门谢客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确实王允大权在握另外一个方面杨彪也没有正是树立起大旗因此杨氏府邸门前还是比较冷清的。
但是这一段时间却多有车马停在门口。
长安城中如今经历了多次的战火兵灾能拿出这些车马的主人也只有多半是朝野当中相当有分量的一些人员了但是这些人毕竟和弘农杨氏的品级上略有些差距因此往日他们就算来拜会杨公门房笑容可掬的收了名刺或是拜谒但是基本上也都不会有什么回应通常多半是客气不是委婉的告知请去。
不过呢这一次杨彪进了长安却不同于往日在关中乱事变故风云变化之际敏感的人都嗅到了其中味道纷纷前来拜会。而杨彪也终于开门纳客虽然大多数的人也就是在堂上走一圈聊聊一些家常话绝口不提朝局和关中之事可是对于有心人来说杨彪基本上的态度已经很是明朗了……
杨彪接见宾客的地方就是在一处优雅又有格调的花厅虽然是已经进入了夏令时节但是下人们依旧搜罗来不少的花卉装点着四周隔三差五的就需要全数更换在花厅的一角一个铜俑熏香炉正冒出袅袅的青烟沉香安神又丝毫没有呛人的烟火气虽然花厅当中并没有什么富贵的摆设但是这样的布置又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谁不知道弘农杨氏虽然之前并不显山露水但是并不意味着什么本钱都没有这一次关中之争前前后后拿出来两三万的兵力这样的底蕴已经是不容小觑了。
当然朝野当中现在还是种劭把持着局面但是还能持续多久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这一次杨彪的关中之举那两三万的兵力既然拿出来了肯定就没有再次缩回去的道理。
不过这样的事情众人心中虽然明白但是并不能直接宣之于口。大家也只好是从杨彪的神色言语当中去推演去猜测一些将来的发展以便于自己提前可以做一些应对。
来来往往的宾客虽然尽力的和杨彪谈笑风生聊一些诗书讲一些典故道一些家常但是谁都知道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不管是说了什么又或是谈了什么其实都不是非常的重要重要的是杨彪已经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所传递出来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信息。
愿意过来的欢迎。
不愿意过来的不强求。
但是该到选择的时间了……
………………………………
天空当中的光线不知道什么时候暗淡了下来一片片的云朵汇集了起来然后渐渐的增厚从原来白色逐渐的成为了灰色然后进而晕染成为黑色。
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野外那些树叶几乎被采摘而空的树木伸着光秃秃的枝头仰望着天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滴雨珠砸在黄泥地上减起一圈的印迹然后迅速的被土壤吞噬进去。
然后又是一滴。
两滴。
转眼之间宛如天空那一道水坝决口了一般哗啦一下全数倾倒了下来!
原本停息的风又迅速的咆哮了起来仿佛之前只是上天的风神口干了喝点水喘口气一般然后现在重新恢复了气力甚至还更加用力三分的不停鼓吹。
在长安城外驻扎了大堆大堆的杨彪的军队人马一部分是在渭水南岸一部分驻扎在了霸陵附近。
这些营地当中靠近长安的毕竟还有朱儁调理着多少还算是齐整但是在霸陵附近的以民夫居多就有一些混乱了老弱间杂混居也没有什么像个样子的模样一点随军的可怜家当都是当宝贝一样就算是一路过来也不舍得舍弃半点统统的带到了这里。
大雨倾盆而下原本破烂不堪的帐篷对于这样的雨势根本无济于事只是徒劳的在风雨当中勉力挣扎了一下便是宣告全面失守雨水从各个破洞当中浇灌而进不管帐篷内外都成为一片泥泞。
大雨太过于突然了完全让人措手不及。
一些曲长和队率叉着腰站在大雨当中顾不得去抹一下不断泼溅到脸上的雨水只是在风雨当中嚎叫着指挥着民夫扯着油布加盖在一辆辆的辎重车上。这些辎重车上面都是草料和粮食最是不能受潮一旦被淋湿那么就意味着距离腐败和霉变不远了。
民夫在风雨当中全身湿透沾染着一头一身的黄泥奋力的扯拉着油布和绳索只求将这些辎重车包裹个严实。
一阵大风袭来一名站在辎重车上捆绑绳索的民夫正半弯着腰拉扯着绳索被斜斜的大风猛地一推站立不稳一头栽下了辎重车所幸临近地面的时候本能的用手撑了一下才没有立毙当场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整个手臂咔嚓一声骨折断裂鲜血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晕染在一大片的黄泥汤当中。
负责指挥的曲长和队率连多看一眼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几条人命算得了什么还不如辎重车上面的一带粮草宝贵。
营地之侧一名似乎是伙夫什长模样的人愤怒的大声吼叫着让手下去将一旁漏风漏雨的草棚破洞堵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很快灌进来的风雨不停的泼洒在燃起的火堆之上纵然是伙夫一再努力维护但是依旧无法和风雨抗衡只能无力的看着狂风夹着雨水得意洋洋的将火焰扑灭然后又灌了一锅一釜混杂了尘土的黄泥水……
“这可咋办啊?”一名伙夫呆呆的看着锅釜之内的半生不熟的黄泥野菜杂粮汤说道。原本渭水就不是很清澈但是多少还能接受但是现在风雨将周边的风沙尘土全数卷进了锅釜当中倒了么绝对是浪费但是吃么也没熟。
火都被浇熄了。
“他娘的!还能咋办就这样了!”伙夫队率大声吼道“老天不赏脸有啥办法?他娘的早说调些油布过来盖一盖他娘的就是不给!好现在就这样了爱吃不吃爱咋咋的!”
反正后营伙夫也只是给一般的中低层的兵卒做饭的至于那些高级的军官自然有他们的小灶是不会吃这样的黄泥汤的。
至于那些民夫连这样的黄泥汤都没份一项都是几个人凑在一起自行去泛黄的渭水旁打水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