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第814章 :醍醐灌顶(2 / 2)
5分钟后,杨昆接到了秦健打来的传呼:“9月28日上午11时,于友谊宾馆举行新歌发布会暨庆祝酒会,敬候杨生大驾。”
看看面带好奇的李颖,他不动声色地揣起呼机,跟着欢哥回工作室继续赶工。
反复修改了几十遍之后,这首带有强烈DJ风格的舞曲才算最终制作完成,强劲的鼓点、激荡人心的节奏,已和昨晚杨昆弹唱的版本有了天渊之别。
让杨昆戴上监听耳机,跟着伴奏独唱了一遍,欢哥点评道:“你的乐感不错,音准把握得很好,嗓音也很有辨识度,缺点是共鸣位置不够稳定,唱英文歌时还不怎么明显,这是因为英文的喉位普遍比中文低一些,加上英文的元音和辅音都比较偏横,强调口唇肌的夸张动作和舌根的横向抬起,从这个角度来说,英文其实才是最适合演唱的语言。”
说到这里,他自个先笑了,“差点跑题,这个话题以后再讨论,说回你的问题,在你昨天晚上唱那首中文歌的时候,共鸣不稳的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了,这种不稳定来源于气息的不扎实,不是说你气息不够,而是控制得不太好,一唱到高音就要撑大腔体去找这个共鸣点,这也是许多自己唱出来的歌手的通病,专业出身的学院派歌手就不存在这种现象。”
杨昆细心琢磨他的话,认真地问:“要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个问题?”
“这就是个很大的课题了,概括地说,气息受制于歌手的身体状态,而身体状态又受制于心理状态。”欢哥耐心地解答道:“先不谈心理素质的问题,单就临场发挥而言,你可以试着在前后句衔接之间做些喉头下沉的动作,另外还有些发声窍门,对于稳定气息的效果都很不错,当然,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最好还是接受正规的声乐辅导,并尽量坚持长期、正确的发声方式训练。”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反过来说,作为承载情绪的基础,过于有意识地去控制气息也不好,片面地追求稳定,唱得没有半点瑕疵,反而会影响听众的感觉,这是学院派的职业病,像台湾那边好多歌手,就是典型的重情绪而轻技术,不过分执着于唱功和技巧如何如何,跟着自己感觉和情绪去唱,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走心。”
一番话直如醍醐灌顶,听得杨昆大彻大悟:技巧、控制、感觉、情绪神马的都是浮云,适合自己的唱法才最重要,就跟黑猫白猫抓老鼠是一个道理。
照着欢哥指点的法门,杨昆跟着伴奏又试唱了两遍,个人感觉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李颖在旁边听得有趣,主动给他当起了和声。
本来只是凑热闹,欢哥却听出来些门道,提议道:“不如你们俩合唱两遍试试?”
这一试,就试出效果来了。
男生沙哑磁性,女声清亮透彻,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典型的一加一大于二。
玩得起兴,李颖又提议再合唱一首《那些年》,杨昆却觉得打扰了人家一天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提出告辞。
谢绝了欢哥开车相送的好意,杨昆照旧骑车驮着李颖回校。
一上车,她就自然而然地伸手揽住了他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