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补偿机制(2 / 2)
“这我可不敢打保票。原煤开采受诸多因素影响,除去管理因素外,原煤储量、矿区面积、矿井数量、开采办法、及其设备等因素对采煤至关重要,我保守估计,一年可以有60万吨以上。”
井陉煤矿的储量历来说法不一,从煤层分布图来,多达十余层,厚薄不一。最厚层约有米,最薄者却只有几分米。如果要开采,主要就开采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层煤。第一层煤厚约米,第二层煤厚约25米,两层之间相隔仅5米多一点,开采时可同时并进。第四层厚达25米,第五层为井陉矿主要煤层,厚度达到75米。第三层只有06米,煤层太薄,不适合开采。
“总之,就是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一万万吨以上,绝对是个大煤矿,不要说0年采不完,我00年都不一定能采完。”
“德国人要占多少股份?毕竟他们从前清时就插手了呀?”周学熙有点不放心,“他们能顺利地与我们合作吗?”
“我查过档案了,清政府商部奏准立案井陉矿区面积在时为0方里。由于现在有规定不能再把土地出售给洋人,他们必须寻找合作者(何峰没有把其中涉及到的情报因素告诉这两人)。规定他们占三成股份,剩下七成,我我们对半分如何?”沈麒昌提议道,“德国人的信誉和技术都是过硬地。你放心好了。再说,还有我呢,我要是不放心,敢把钱投进去吗?”
“何兄,这要是咱们接收了这个矿,应该如何着手建设和扩大规模呢?”周学熙听到制度上没有问题时,松了口气。
“现在矿上有两处立井,即南井(一号井)、北井(二号井)。南井开凿已经有0多年历史。据工程师说稍加扩大后(从长方形改为圆形),可以更方便提取第五煤层。北井是七年前开的,暂时不用动,我们要做的是再开一口新井。”何峰在矿区分布图上指指点点,“你就是这里,打算开凿一口直径5米,井深250米的新井。目前南井日出煤600余吨,北井00余吨。等新井完全建成后,能再出煤00吨,这样一来,一天可以出2600余吨煤。”
“按照这个算法,一年怕是0万都不止。”周学熙感叹道。“若是没有机器采煤,这样大地产量,简直不能想像。”
周学熙说的是实情。旧时中国采煤都是通过手工煤窑,即沿煤层露头挖凿小立井或小斜井。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和圆形数种,由于提升、排水能力的限制(这是生产的关键,矿井要排干水后方能出煤),而这些煤窑完全靠人工排水,往往无法排除大量地矿井水,致使煤窑无法深采,井筒深度只有几十米(非是矿主不想弄深)。沿煤层走向成明显地采煤系统,往往是凿井见煤后即沿煤层走向或倾斜方向挖掘煤洞(即巷道)取煤。掘进与回采合一。这样的方法,开办地速度是快了,但掘进过程中采用人工劳动(如手工打眼、手工装岩和手镐刨煤、人工装煤等)和井下运煤方式滞后地问题也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缉之兄所言极是,此番扩大生产,确实要大规模引进设备,变人工开采为主以机器开采为主。”何峰拿出一份报告,“在提升方面,咱们要摒弃旧式煤窑用手摇或马拉式辘轳提煤的做法。而用从西方引进的蒸汽绞车和电力绞车。拟购买汽动绞车四部、压力绞车三部和电绞车三部;在通风设备方面,购买抽出式风机两台(各为40和00马力单缸卧式风机一部);排水设备方面主要通过四部抽水机(三台卧式、一台立式)将矿井的积水送到地面。还准备在新井单独安装双气压气动卧泵一部,每分钟排水量可达000立方米,完全可以解决矿井的排水问题。
另外,旧式煤窑全部采用手工选煤(不仅为了拣出矸石,而且是为了把煤按照大小分级外运销售)。我们将来产量和销售量会有大幅度增加,特别是焦炭用量的增加,煤的洗选日益显得重要,手工选煤必然不能满足需要,准备采购筛煤机三台,日筛煤能力为000吨;洗煤机两台,由0马力蒸气机带动,日洗煤能力达三百余吨。”
“何兄,我不懂技术。”周学熙苦笑,“你直接告诉我要追加多少投资吧?”
“估计00万吧,不过不用一次到位。”
“这么多?”
沈麒昌解释道,“除刚才提到地机器外,主要是采购几十台蒸汽锅炉和蒸气机,为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及煤的洗选提供原动力。还要扩大发电厂的容量,带动电绞车、电泵、矿井上下照明、电钻和电瓶什么的。此外,还要专门设一个机修厂,一部分专事修造,另一部分负责出煤运输等各种机器地保养与维修。技师你不用发愁,可以从阜新那里抽调,至于设备,少部分北方实业已经可以生产了,其它大部分已经和德国人谈妥了,都从德国买。”
周学熙自我解嘲般地说:“这么说,我只剩下掏钱认股的任务了喽?可据我所知,这煤矿一年下来的总利润都不到50万,这么大的投资究竟划算不划算?”
“缉之,话不能这么说。”沈麒昌听出对方话里有话,他不是在真地在意股份收益,而是在表示自己投资的收益与盐税之间的牺牲成不成比例,合算否?果真是个棘手的活啊。
“我个人觉得,煤矿扩大规模后,前景好,你若是不想参股,我也没有意见,剩下的股份都我认购了也行。当年为了开滦我可是下了大本钱的,照你这么说,也是得不偿失喽?”沈麒昌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他,“那范旭东搞纯碱厂的那两成股份你也不要喽?还有天津的船队、你地启新洋灰厂,上去利润都不大,我都不用办了。也省得我找秉三磨嘴皮子,给你的企业发放贷款……”
一听沈麒昌说到这里,周学熙慌了神,这可是把他给逼急了。盐税不盐税,那是袁世凯最关心的,他只关心自己的利润,袁世凯虽然中他,给了他不少特权,但毕竟不能直接来钱,真要发财还是得和北方实业合作,得和沈麒昌配合……
“沈老,您别生气,我这不也是发发牢骚嘛。”周学熙首先软了。
“缉之,我知道盐政的事你心里有疙瘩,可你仔细想一想,这盐政改革,复生他说要改,凭你我的力量能拦住他吗?他说什么、做什么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咱们毕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我给你交个底,你同意,这盐政要改,你不同意,这盐政也是要改,你个人的损失,咱们给你安排了途径让你补回来。要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喽。”沈麒昌意味深长地说。
“好好,既然沈老和复生这么抬举我,我就这么办吧……”
后来,两淮方面地张謇(他本人其实并不反对食盐自由贸易)在得到了辽宁盐不向两淮地区销售、但两淮盐可以继续在北疆销售地保证后,也同意了盐政改革的事情,盐商地阻力基本被扫除了……
都说是“南张北周,关外辽阳”,但从这件事可以出,关外辽阳远远压倒了南张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