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神意法(1 / 2)
最快更新长生传奇最新章节!
这一本上记载的是如何修行自身身体,提升武道修为境界的书。它总共描述了武道前期归元境修行的几个小境界,依次是:武道筑基、气血境、筋肉境、煅骨境、洗髓境、登神台、见神明。
从武道筑基开始,初步修行气血运行锤炼自身身体,在达到全身柔韧与体能平衡后,依次到积蓄气血的气血境,再到锻炼筋肉的筋肉境,再到修行骨骼,增加骨骼强韧的煅骨境,随后到归元境的高阶洗髓境。
至于书中最后描述那部分,由归元境洗髓境界如何登临眉心神台,照见自身神明,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则没有详细的修行方法,只大致介绍了一下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如果按照林长生家乡通俗的说法,这本书就是一本讲解内功的秘籍。只不过这本书更加贴近现实,没有家乡那些玄而又玄的古怪名词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本通俗易懂的内功秘籍,让因自身弱小备受嘲讽,在这个危险星球没多少安全感的小古董贩子,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来。
哥终于知道该怎么样进行武道修行了。林长生空有家乡耳濡目染的大堆武学理论,以及学到后却因身体太弱而无法施展的大荒印,却自身相对此地太弱,一直没有真正的自保之力,而今遇见这本无名奇书,简直不亚于中了亿万大奖。
林长生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好半天才冷静了下来,再次翻开了这本无名书籍,详细地品读起来。
无名书上记载
第一篇,武道筑基部分。
这本书上的武道筑基部分,特别标注了与其他流派筑基修行不同。其他筑武道基修行流派,大多是以特定方法呼吸吐纳各种jing气,内壮脏腑气血,然后锻炼四肢筋肉,理顺体内气血筋肉,以便进一步修行的被动筑基之法。而这边无名书籍上讲解,却是先修jing神意志力,然后靠强大的jing神意志力,控制全身气血运行,主动人为加速人体气血运行来锤炼己身,达到主动进行武道筑基的主动筑基之法。
此书,也列出了这些修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要求。
比如呼吸吐纳法优点就是能够修炼到内脏,内府强大,气血充盈,一旦修行有成后jing气神都很充足。但缺点是对自身气血控制力不足。
而这本无名书上所载,主要靠jing神意志为引的神意法,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这样修行,可以同时修行jing神意志力和身体,对于自身掌控之力很强,同时这样修行对于以后突破归元境高阶,登神台后照见自身神明,有莫大帮助。但这样修行同样缺点很大,就是自身气血没有吐纳法修行在同等境界下雄厚,体质较之吐纳法弱一些,在对战之中与人硬拼比较吃亏。
同时,这种方法还有个巨大的缺点是,jing神力本身就弱之人,用这种办法修行会境界提升缓慢,因为这种jing气神三者同修之法,是依赖jing神力增长,才能够增长境界,jing气神三者同时兼修,就算无名古籍里面有专门进行jing神力修行的神识意念篇,但相较光修行身体一门,显然不光要慢得多,而且对于资质要求还十分高。
林长生记起自己曾在黑碑空间,意外吸收掉黑晶,导致jing神力大涨,神魂紧固,自身反倒比较弱,正好符合了jing神意志法修行,于是没有修行经验的他,毫不犹豫就选择这书上所记载的jing神意志法,开始进行武道筑基。
好在选用这种方法筑基,不须爬到山顶呼吸吐纳天地jing气,只需找个静室,按照书上所载,修行jing神意志,然后以jing神意志力控制气血,按部就班就行了。
书上列举,一般jing神力强大之人,只要自身气血充足,通过这种办法,一周就能够入门,随意将自身气血搬运到体内指定地点。随后,就是按部就班进行归元境各阶修行之法。
急yu修行的林长生,看了看树洞硕大的洞口,眉头皱了皱,本yu将书重新包好收起来,却发现这书经过这么一折,竟然一下子腐朽,散成了满地碎屑。还好李长生jing神力强,具备过目不忘的本领,将这本无名奇书全部记下,这才没有因为这书突然腐坏而着急。
他看着满地纸屑叹了口气,出洞后捡了满地不少断枝,扎了个厚厚的柴扉,将树洞口从内堵了起来。
不用再担心被打扰,林长生草草收拾了一番树洞后,便开始按照书上记载的jing神意志控制气血法修行起来。
半个时辰后,林长生神se疑惑地睁开了眼。
竟然这么容易修行?
虽然他神魂经过黑晶大补了一番,却也没想到竟然能够这样快,轻易就将这种方法修成。
有些不敢置信的林长生,顿时举起了手。
他将目光朝着大拇指一凝,顿时就见那只大拇指迅速变红,鼓胀起来,几乎就在瞬间,这个大拇指就好似气球一般,被积蓄的气血胀大了一倍有余,林长生自己隔着老远,都能够感觉到大拇指上传来的血液热度。
林长生好奇地看了看,又将目光对准了小手指,同样几乎就在眨眼之间,小手指也立刻发红粗胀了起来。他神se一动,整个手掌立刻变红,也跟着被气血撑胀了起来,原本不大的手掌,顷刻之间暴涨数倍,变成了一把硕大厚实的血红蒲扇。
感受着这热力汹涌,夹杂着莫名气势的血手掌,传来一股坚挺似钢的饱胀感,林长生心中一动,随手将其朝着身边树根按去,却见手掌‘噗’一声,好似按在稀泥地一般,轻易就按进了坚韧的树根里面,在树根上留下了一个硕大的手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