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 1735章:里巷清曲意阑珊(1 / 2)
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
官场人都讲究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就是,在谈话中,把握尺度,恰到好处地做到话留三分,什么话儿都要给自己留些退路,嵟敏这话儿就是给自己留了退路,事儿我可以告诉你,你信得过我的人品,我也信过你的人品,咱们归,可不要把我拖进去就行了?“
杨峥了头,表示自己不会那么做。
嵟敏玩味的笑了笑,看向杨峥的目光,依旧没有收回,而是定了定,似乎在探询什么。
杨峥虽不知他在看什么,直接迎了上去。
两人就这么看了看一盏茶的功夫,才彼此移开了目光,嵟敏似从他的眼神里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刚才古怪的眼神,迅速收了起来,恢复了往日的一丝不苟,定了定神才开始道:“杨大人当真不知?”
这下杨峥算是明白了刚才嵟敏眼里是在探询,了头道:“不瞒嵟大人,杨某当真不知?”
嵟敏哦了声,也不等杨峥招呼,便一屁股落了座,自斟了一杯茶汤喝了一口,才开口了起来。
杨峥这时才明白这些人为何嘀嘀咕咕,为何杨士奇大干头疼了,这事儿到底还是上次朝会暖阁的事情,也不知是谁竟将暖阁谈话的内容泄露了出来,其实这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开海禁,下西洋、罢黜朝贡,兴市舶司是经过朝会讨论的事情,算是国策了,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下西洋十分之一的宝物的问题上,天下官儿得知杨峥建议内阁将西洋的宝物十分之一送给皇室,作为皇帝内库的费用,这事儿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天下言官这次一改上次的唯唯诺诺,变得十分激进,开始一波一波的弹劾,天下官儿都知道天下言官对西洋之行本就颇有意见,他们认为朝廷这种下西洋,无论是规模,私人海商根本就无力竞争,利润就全垄断在国家手里了,这是他们万万不想答应的,更何况,天下官儿都是各地私人工商业者的利益代言人,海上贸易这块肥肉,他们当然不愿意被皇家垄断了,虽∨∨∨∨,<div style="margin:p 0 p 0">朝廷这次是罢黜朝廷,兴市舶司,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下,各大商家还真担心开了这个口,皇上重新走永乐年的老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竭力反对。而他们不敢公然与皇家反对,但对这次建议的领头人岂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从今日开始弹劾的奏折差不多有半个人多高,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张楷的弹劾文章了,什么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宋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虽只字未提西洋之事,但细心之人还是看得出,字里行间莫不是的西洋之行,一时为天下传唱。
崔敏话儿虽得慢,但事情得事无巨细,杨峥算是彻底领教了什么叫入不可貌相,因为两人的是私话儿,但他仍得一丝不苟,而且何人上的奏折,此人是什么履历,对方竞然已经全部了解过了,而且如数家珍,让杨峥着实惊叹了一把,而且对于朝廷上的公事,他都有独特的见解,且语锋变得锋利无比,没有多余的废话,让人眼前一亮。
杨峥默默听完,这事儿很明显,言官御史是抓住了他建议将西洋宝物留下十分之一给皇室作为内库之用,这事儿比起永乐年算不上什么大事,就算是大事,依着永乐的性子,旁人也不敢什么,可当今皇帝毕竟不是永乐,当今的大臣也不是洪武、永乐时的大臣了,随着两代皇帝不断提高文臣的地位,如今的文臣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番,他们不但有闻风而奏的本事,就是皇帝的私生活上,他们也不含糊,开海禁、下西洋,罢黜朝廷,兴市舶司让杨峥赚足了声名,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盛名,早已让言官们眼红不宜,一直想着寻找个机会能参上了一本,无奈人家处事低调,私生活上也没什么不检之处,更别这两年他远在安南,旁人就算想寻什么,也找不出什么来!才一直没找到这个机会,如今可好,西洋的宝物十分之一送给皇室,这绝对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天下官员,那个不担心在这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皇帝不想动了永乐年的老路,这样一来,下西洋的好处全然落了皇室之中,这样的局面,天下官员又有几个愿意看到。
正是明白了这一,言官们闻风而动了,算是抢足了风头,就是一向对杨峥颇有维护的内阁,这次也没什么,如此一来,弹劾的声势可谓大得厉害,恨不得彻底将杨峥就此离去才好。
杨峥到没想到自己当初建议竟引起了这么大的风浪,先是感到惊讶,继而感到有些烦躁,大明言官无疑是疯狗,被他们咬上一口算不上什么大事,纵观满朝文武百官,又有那个没被他们咬上一口,可也只是打闹而已,到最后皇帝意思意思就此作罢,可如这般两百个言官纷纷上奏折,还是头一次,事情就不是皇帝下个圣旨那么简单了,如今就是内阁也感到头疼,这事儿就不好应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