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七擒孟获(一)(1 / 2)
最快更新三国之北汉燕王最新章节!
“儿郎们,都快一些,汉中王请咱们来,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游玩的!加快脚步!等打完了仗,成都城内的钱、粮、女人,随你们挑!”扎着一头小辫子的孟获,大声向部下的蛮兵蛮将吆喝着。
在孟获的催促下,蛮兵们加快了脚步,同时高声呼喊道:“抢钱!抢粮!抢女人!吼吼——”
看到部下的蛮兵们提起了精神,孟获哈哈大笑着,举起马鞭在自己战马的马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当先向前跑去。这次出征,孟获口头上答应刘备出兵十万,其实他只出动了四万蛮兵,并借口说其他的蛮兵还在整顿之中,会6续赶来参与战斗。在孟获看来,汉人,那都是绵羊,有四万如狼似虎的蛮兵,便足以应对了!所以,此刻跟在孟获身边的,只有三位洞主,他们每人调动了一支万人的部队,再加上孟获本部的一万亲卫,共同组建了这支北伐军。
经过一整天的急行军,孟获带着部下的蛮兵来到了永昌郡的北部,只要再翻过一座山,就可以抵达犍为郡境内了,到时就可以与刘备合兵一处,共同向北征讨汉军了。
眼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孟获让部队停止了急行军,在山脚下寻找背风之处安顿休息。南蛮人的习俗,是不会安营扎寨的,他们只是用做运输用的骡马和驮马在外围简单的围了一个稀稀落落的大圈,然后在内一层用马车进行了封堵,充当营寨的栅栏,在两层疏松的防御空隙处,以蛮兵来填补。
然后就在这样简陋的防御措施下,从中间支起数千顶大小不一的帐篷,权作露营之所。南蛮人在行军打仗时的帐篷,也是有特定的顺序的。一般来说,孟获的大帐是被架在最中间;三位洞主的大帐紧紧依靠着孟获的帐篷,坐落在中军大帐的四周,以三角形的形状,拱卫着孟获的中军大帐,组成核心区域;向外的一层,是近百个稍小一些的帐篷,以供各路洞主的副将们居住;再外一圈,则是上千个小型帐篷,组成一个大圆。把孟获等人的帐篷围在中央,这些帐篷是类似于小队长之类的基层军官居住的;最外围,就是普通蛮兵们的临时住所了,往往一顶不足五步宽的帐篷内,就要挤着十多名蛮兵同时休息。南蛮人对等级看的极为森严,从架设帐篷这个环节上,就可以预见一二了。
数千顶帐篷的架设,也是需要时间的,四万蛮兵在一片笑闹声中。率先将孟获和三位洞主的大帐架设了起来,然后便开始七手八脚的去忙着弄自己的帐篷了,乍呼呼的忙活了一炷香的时间,也只是架设好了一半的帐篷而已。
中军大帐内。孟获坐在中间,三位洞主金环三界、董荼那和阿会喃围坐在他的身边。孟获雄壮的声音率先响起:“兄弟们,本王听闻汉军作战勇猛,法度森严。等稍后进入犍为郡之后,咱们可不能这样随意了,可别阴沟里翻船。被那些绵羊给暗算了。”
金环三节哈哈笑道:“大王多虑了,就算敖烈的汉军再怎么勇猛,那也只是相对刘备手下的那些废物而言,在咱们面前,汉军顶多只是稍微强壮一点的羊而已,怎么可能是咱们这群如狼似虎兄弟们的对手呢?”
董荼那和阿会喃也点头附和,赞同金环三节的看法。孟获其实也并没太在意,看到手下三位洞主都是信心满满,他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笑道:“本王也知道那些汉军的绵羊没多大威胁,只是向各位提个醒而已。”
在孟获和三位洞主浑然没把汉军放在心上的时候,诸葛亮却出现在了距离他们的大营没多远的山腰上。看着蛮兵们杂乱无序的忙碌着,诸葛亮微微一笑,然后挥动手中的羽扇,向着蛮兵的临时营地一指。
其实早在数日之前,敖烈决定回到北方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定下了今天的战略目标,他就是要利用南蛮人轻视汉人之心,趁着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借机消磨掉孟获的一部分力量。
看到诸葛亮的动作,王平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大刀,向身后大声呼喊道:“将士们,冲!”一万汉军骑兵,在王平的带动下,策马从半山腰上冲杀了下来,借着战马居高临下带起的冲击力,向着蛮兵营地的侧面狠狠地撞击了过去,四万只马蹄同时践踏着山石,将石子踢得乱飞,带起了漫天的尘土,在空中形成了一条土龙。
正在架设帐篷的蛮兵们,被汉军的马蹄声惊动了,很多人都面带不解的抬头看向了天空,他们不明白为何天气在傍晚时分还是好好地,现在却忽然打起雷来了。直到数十个呼吸之后,才有人反应了过来,大喊道:“不对,那不是雷声,是马蹄声,附近有骑兵!”
中军大帐的帐帘猛然被掀开,孟获和三位洞主从大帐内走出,看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试图在马蹄声中,分辨出来人的数量。金环三节趴在地面上,仔细的听了一会儿,起身对孟获说道:“很奇怪,听马蹄声的频率,似乎只有一万余骑,但是听马蹄践踏地面的力度,却又不像只有一万骑。”
不单是金环三节奇怪,就连孟获都疑惑了起来,他清楚金环三节是个老手,不可能连战马的数量都分析不出来,可偏偏他给出的答案却是如此的模棱两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孟获知道,汉军的每一匹战马上,都有马蹄铁这种辅助性装备的存在,他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个细节。现在他们处在永昌郡,这里是刘备的地盘,孟获错误的认为,一定是刘备派出军队来迎接自己了,因为战马上携带了大量的粮食,所以才会导致马蹄践踏地面的声音格外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