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强弱以为形(2 / 2)
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镒”来称“铢”,具有绝对优势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胜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积水从千仞高的山涧冲决而出,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表现。
善用兵的王者,修道保法。将夜,你老师云无心的兵道不败战法,就是符合这“先求己之不败,再求敌之可胜”,所以你们玄武宿的兵道为人所著称的就是你们的沉稳,厚重,无懈可击。善用正,尤其是表现在防御之上,可以称之为守则藏于九地之下。
白虎宿的兵道则是以飘逸和灵动著称,善用奇,可以算是攻则动于九天之上。
朱雀宿的兵道,最是刚猛暴力,攻击之强,为四宿之首,可算得上“不失敌之败”,只要抓住敌人的漏洞就能够将敌人一举击溃。
青龙宿兵道以完美和老练睿智著称,可以算得上是“能为不可胜”,自己没有什么漏洞,进攻和防守都趋于完美,两者之间保持中庸,不像玄武兵道过于偏重防守,而朱雀兵道过于偏重进攻。
之所以将军形看做是兵道,那是因为形已经脱离了战术的层面,而进入了道的领域。
所谓大道至简,用兵达到高明的境地的人,也能够进入如同得道的高深境地。所以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大道不易,所以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这是战争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变的。
大道的变化无穷无尽,所以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能够以兵法入道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师,用兵如行云流水,无迹可寻,难以简单破解。如果没有形成兵道,而只是精通兵法,还有迹可寻,可以被人用兵法针对。
将夜听完这一篇军形篇的讲解,只觉得以前自己的兵道现在又被梳理了一遍,尤其是这一段“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专门诠释了太极兵道和不败战法,为将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同时,以兵法入道,他对于道的感悟也更深了一层。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可以理解为先雄厚自身本源,感悟大道之基,然后才可以沟通天地,天人合一,如此一来,这兵道和懒人之道也就相仿了。
恍惚之间,将夜感应到火种小球震动,能够看到懒人心经的新的一章!
这火种小球姑奶奶,自从上次吞掉他十二星星分身之后,就一直对他不理不睬,除了对将夜说了一大堆他一点都不懂的话,其他一点好处都没给,小气死了。只能说,这天道,还真是不亲。
懒人心经第四十八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懒人心经的解释是:有事如吹风,过之则已,无事可睡觉,如同冬眠,所以懒人有什么好受伤的呢?
将夜笑了,有事吹风,无事睡觉,还真像是自己的作风。
结合刚刚学习到的兵道,将夜也知道善于用兵的人,为什么能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那是因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而不善用兵的人,会“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那是因为他们“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战场之上,得到不败的本源,所以能够无死地。没有得到不败本源的人,就是出生入死了。
刀和流袖倒是没有发现将夜发了一会儿的愣,同时嘴角有浅浅的笑意。刀继续讲第五篇《兵势》,而流袖则在边上仔细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