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七七章 票友(2 / 2)
她这就是来看戏的!她这就是来看贾鸿渐怎么被她报复的不得不接受他最讨厌的采访的!此时就听着一个记者问道:“贾总您好,我是《燕京时报》的记者,我叫于良,我想问一下,您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文艺方面的天赋的?您以后想更多的在文艺方面发展么?还是说准备商业文艺两手抓?您的精力能够妥善的分到这两个方面么?未来会不会专门倾向于哪一个方面?”
“这个啊?我不觉得我文艺方面有天赋。我其实就是一个票友,我只是比较喜欢看电影,看的多了自然有一点自己的小想法,我想很多读者很多老百姓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可能大家看着一个电影,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这么拍好像不是太好看,如果那么演的话也许会更好?也许这个剧中的人物应该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因为家庭有一定的条件吧,我就可以认识一些文艺界的人士。然后跟他们聊这个事儿,加上了他们的专业素质的修改,才渐渐的有了一些好玩故事的雏形。其实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天赋,就像是《我是谁重制版》,其实只是把一个我看过的外国小说里面的故事跟《我是谁》里面的故事给综合了起来而已。为此我们还专门买了版权。整个故事呢,也是我提出来了一些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点子,然后程龙在同样觉得有意思的情况下,他一点点的跟我讨论,帮着修正,这才渐渐的有了这么一个故事剧本……”
贾鸿渐这可是太谦虚了吧?还不只!“就像是《唐僧的玄幻之旅》也是一样。这个故事虽然是我想到了点子,但是后来还是跟很多人探讨过,跟克里斯诺兰一起探讨这么一个故事,探讨着怎么让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让外国观众也能看得懂,就是这么一点点的讨论,最后才有了一个改编作品出来。这其实中间我个人的功劳相当的小。就像是古代的时候,有些商人很喜欢听戏,可能会找来戏班子到他家唱戏给他家人听。有的普通老百姓的票友可能很喜欢听戏,到了最后可能没事儿都跟戏班子一起排练,自己也享受一下唱戏的乐趣,也参与进去。
而我呢,对表演什么的不太在行。所以我做的并不是跟戏班子一起唱,而是通过认识了戏班子的人,然后提出来了一个我觉得有趣的故事,或者是我觉得这么一个戏要怎么弄才有趣。接着他们戏班子利用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跟我讨论帮我修改,最后大家一起弄出来了这么一台戏而已。所以实际上我也就是一个票友,所以这方面我也只是玩儿票而已。有时间有想法了才会去做,并不会一直在文艺界里面发展的……”
看贾鸿渐这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话多低调多坦诚!那么这些话见报了之后,老百姓会真的以为他贾鸿渐就是没啥能力只是有钱?当然不会!记者们在报道中那还专门写了对比的——90年代初咱大陆不是没有跟港台合作拍各种商业片儿,结果呢?票房并不怎么好啊!那些专业人士想拍片儿赚大钱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够做的到。而贾鸿渐这么一个外人随便拍一下脑子,结果跟大家讨论出来的电影就能够热卖?这不还是说贾鸿渐的想法牛掰么?这还不是说贾鸿渐有天赋么?
就像是程龙的《我是谁》,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片子是啥票房?虽然在中国和东南亚啊港台啊之类的地方票房真是不错,可是毕竟还不能算是成功的国际化。可是在贾鸿渐参与了之后,弄出来的《我是谁重制版》那又是什么效果。直接进入了美国市场大杀四方了好么!票房都到了两亿美元了好么!加上全球的票房那简直就是中华影片里面历史票房最高的影片了好么!
难道这里面全都是程龙的功劳,一点贾鸿渐的功劳都没有?人家贾鸿渐素质高,有家教,人家客气一下谦逊一下,咱老百姓还真的能以为人家就跟他自己说的一样没天分了?那天底下对各种电影有想法的人多了去了,怎么贾鸿渐的想法就能够吸引文艺界人士来孜孜不倦的跟他聊,然后大家一起改成一个特别好看的电影剧本。而其他人拍脑袋想到的主意寄给所有的电影导演,结果都没人搭理呢?这中间仅仅只是家产的区别么?
咱中国这块儿地方那可是一直以谦虚为美德的!不像是美国那边很多人都把谦虚给忘了,不像是美国那边好像自己说自己不行在别人看来你就不行一样!在咱这儿,有时候越说不行,大众反而越觉得行!因为这样才是大师风范!而那种整天跳着说自己行的,反而才给人感觉不像是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