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火麒麟拜见马占山(1 / 2)
最快更新抗战之临时工最新章节!
冯全还没走到黑河马占山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驻地,却见沈思南懊恼的坐在马路边,脚底下有7.8根烟头,好像在数地上蚂蚁的数量。冯全赶车过来,停下车,沈思南听见,也不数蚂蚁了。
“老大,把门的不让进,我等了好久了。”沈思南挠着后脑勺,没完成任务,不大好意思。
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众所周知,往往大人物好说话,一些无名小卒反倒喜欢故意刁难。冯全有点生气,老子给你们送礼来了,等会让马将军弄死你们。不过转念一想,这不正说明人家治军严谨吗。人家好歹是个旅长,还是骑兵旅,虽说二战后期慢慢取消了,现在不还存在吗?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兵中之王,但也是很昂贵的.养一个骑兵相当于养二十多个步兵,所以呀,很多历史上的战争不是败于力量,而是败于统帅的心痛钱.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
骑兵是由一群经过长期训练,能在马背上作战的士兵组合而成的。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作为一种优秀的精英部队,并且和传统步兵联合成一体,部署在战场上担任作战时的主力部队。
热兵器时代以来的骑兵从来就不是用来打堂堂之阵的。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其机动性迂回到敌军后方,打击其指挥部,后勤系统,炮兵阵地等,或者从侧翼冲散对方的步兵阵型,为己方步兵发动进攻创造条件。
很明显,二战时期骑兵基本上没有发挥大的作用。但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是有过程的。二战中最喜欢用骑兵的国家:波兰和苏联,不难发现,骑兵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都不单单是一个兵种,而且是这支军队过去光荣和骄傲的代表。波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掌权者,有很大一部分是苏波战争时的骑兵上校。而苏联军队最高领导层的五位元帅中,更是有两位直接出身于骑兵(布琼尼和弗洛希洛夫),骑兵成了“无产阶级军队的象征”。
骑兵的军刀劈刺,动作简单实用。主要为“刺突”(我军骑兵称“前刺”即刺杀立姿目标)和下刺(刺杀卧姿目标),以及“斩击”,即军刀由后向前劈和向后劈(即我军骑兵称之为“右下劈”)。值得一提的是骑兵军刀由后向前的“斩击”可借马的冲击力,杀伤面大,且省力。土耳其和伊朗骑兵善使弯刀,杀敌时策马冲击将弯刀刀背与肘部平持,同时借马的冲力和肘的推力,其刀锋平划敌人,使其首级落地。
听说二战时期日军的骑兵很多都是贵族,主要是为升官来中国镀金,以后少不了打交道,呵呵,多杀几个日本贵族想想就兴奋。
叮嘱沈思南等会见面,不要说把门卫兵阻挡的事情说出来。考虑到马占山年轻时也干过土匪,就让沈思南说奉天西南马耳山的大当家火麒麟来拜山。江湖规矩,不能对拜山的人无礼,这跟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意思是一样的。
马占山以为是故交,很快就带着几个卫兵,在沈思南的带领下走了过来。马占山此时40来岁,正值壮年,留着八字胡,眼睛不大,一身灰军装,马靴铮亮,快步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