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并不顺利(1 / 2)
刘庄拨给刘荆的钱发到他的手里的时候,对这个数额刘荆是一万个不满意的,他这个三哥未免也太小气了些,好歹也是大汉的皇帝,太抠门了,都没有其他几个封王来的大方的。
原以为从刘庄能有一笔的,如今看来还是得再想办法了。当然事情还是得先开展的。
闽越王府的一纸公文张贴在城墙上,一瞬间就引起了满城的热点了。刘荆怕他们不识字,特意让人在旁边读着榜文的。
大家先是因为可以免费地识字断文而兴奋了一下,议论纷纷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榜文前人头攒动的。
因为尚未找到合适的先生,故而就先由王府的一些门客担任着,同时又为了节约成本,将一座别苑临时地改为了学堂。
但真的去报名的却是寥寥无几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四五岁的孩子,与在广陵的时候是截然相反的景象。更别说是周围那些客家人等族人了,压根就没人来。
刘荆他们犹如被兜头扑了一盆冷水,这完全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
安排了一个门客给那些孩子启蒙之后,刘荆安排其他人去调查为何大家都不愿意来学。原因无非就是他们求生已经够难了,八九岁的孩子就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哪里舍得花费了大把的时间来认字的,而且认字也没有什么用处,无非就是会写几个字,识得榜文罢了,这些完全都可以在十分需要的时候请人来帮忙的,因而根本不值得自己去花费时间来自己认字。
同时闽越王也是新来的王爷,大伙根本就不清楚他,本着天下不会掉馅饼的原则,所以还是很谨慎的。
刘荆听了这些消息,沉默了良久,与宁达非他们商量是不是可以学着广陵的做法,通过书局、说书等形式来吸引人们对读书识字感兴趣。
然而这些招数对于闽越人民来说是没有作用的。没有了傅宝的加持,读书人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在奔赴着生计,哪有那么多时间来搞精神文明建设的。因而再次雷声大雨点小了。
看着刘荆一连好几天都是愁眉不展的,杜斯娅还以为是为了钱的事情发愁呢,他们要办的事情那都是长期的,就目前而言资金还是可以的,根本不用这么发愁的。
刘荆这才告诉她目前的困局。
杜斯娅偏头想了想:“若我说还是前途不明朗。若是这读书能带来大大的好处,大家铁定是要挤破头的人。就比如在广陵,哪家要是会打算盘了,算账的,哪家都是抢着要的,根本不愁生计了,所以大伙才愿意花钱去学。这读书不也是一个道理吗?若是识字能排上用场,带来好处,自然学的人也就多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广陵的读书氛围好,那完全是因为傅宝吸引了很多读书人前来,而那些读书的将来都是会被引荐当官的。那闽越平头百姓家读书干嘛呢?可若是他们不读书,又怎么能吸引了那些山寨的人来读书呢。
拧着眉头良久之后朦朦胧胧地似乎想到了一个办法,也顾不得睡觉了,披上衣服就往书房跑,连忙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写下来,明日好同他们去进行探讨的。
翌日,宁达非他们听说了刘荆的想法表情震了震,这是对保举制度的一次强行的推翻呀,仍有顾虑:“这恐怕那些世家会不愿意。”这可是伤了他们的利益的。刘荆却不以为然:“达非的担忧有道理,所以本王想着的不是所有的,仍然是一部分官吏是由保举而来,而另一方面则由着他们考试而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