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1 / 2)
元化十五年冬,卫京下了一场连绵三日的大雪。
这场雪来得突兀散得也突兀,猛然放晴,极目望去,卫京城已然成了一座雪城。曜曜日色被雪地折射得尤为刺目,竟叫人看不清那件件被掩埋于大雪之下的铁戈利刃,甚至连城墙上的血迹都淡了几分。
金瓦朱墙的大卫宫城也在这场大雪中黯淡了颜色。
巍峨宫墙内,一名身着青素补服、外披灰白氅衣的宦官在漫目丧祭色中步履匆匆,偶然遇见向他行礼问安的素衣奴才也是不曾回应。
他神色匆忙,眉目间还带着忧色,因着急赶路而呼出热气很快消散在寒温里,直到抵达此行目的所在,他才喘过一口气。
抬目眺见已被白绫镶裹的“粹雪斋”宫匾以及匾下两盏“奠”字灯笼,他略有些出神,不过很快便清醒过来,提步上前扣响檀木大门。
大门不多时便被人推开一条缝儿,里头传来女子的声音:“焦公公。”门也随即被推得更开,露出一个穿着白袄裙、神态疲惫的美貌宫女来。
“盼夏姑姑。”焦公公欠了欠身,往里张望一眼,“可曾将容妃娘娘劝回去?”
“前脚刚走呢,熬了两个日夜,头发白了不少,若是主子还在,定要心疼的。”盼夏说及此不禁目露凄然,转而语气稍带急切地问道,“督主呢?督主可来了?”
“正要来说这事儿呢,督主方才人已经到昭庆门,想是要不了多久便能过来,姑姑您赶紧把堂里的下人们都屏退了。”
盼夏闻言面上浮现几丝喜慰神色,“哎,好好,我这就去。”很快慌慌张张地步入庭内远去身影。
粹雪斋的主堂已经装点成了一个灵堂模样,最中央的灵柩周围尽是垂头跪地、在火盆前燃着纸钱的奴仆。发丧已经有些时间,前来吊唁的宫妃臣女早没有先前数多,清理倒也算方便。
待最后一个宫婢离开,盼夏把堂门掩好,方才缓缓地跪坐到灵柩跟前,和棺里的人说起话来。
“主子,督主就要过来了。”她拾起地上纸钱燃到就要熄灭的火盆里,语气像是在冬夜里和谁谈心,“奴婢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比‘定康’的封号叫您更加欢喜,奴婢也替您欢喜。”
烛火在阴暗的灵堂里或明或灭。
盼夏吐出一口浊气,拭去不自觉掉落的眼泪,继续笑道:“待此事了却,想必您也没有遗憾了,往生的时候也能轻松一些。您知道这几日京城坊间都是怎么传言的吗?他们都说这一代皇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公主,一杆雁翎枪能扫乱党百军,护我大卫安宁……主子,这般功德,上苍定会护佑您来生一世平安喜乐。”
灵堂梁上的白绫忽然无风自动,扫荡时带起的风刮熄了最旁近的一支白蜡烛。
盼夏猛地站起来,朝蜡烛倒下的方向哀戚道:“主子您是不是还在?您一定能听到奴婢说话对不对?”
还在,能听到。
卫明枝坐在灵堂房梁上,心里默默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也不知怎么回事,身死之后一醒来就是这样一副鬼魂状态,无法触摸到活人、发出的声音活人也听不到。
已经整整两天了,这两日里,她看着母妃整日以泪洗面、形容枯槁,看着父皇在政乱平息后亲自赠她“定康”封号,看着认识和不认识的宫妃贵女们流水似的给她烧钱上香。这是她此前从未想象过的场景。
但也或许是上天垂怜,叫她能再见那个人一面——虽然是以此种鬼魂形态。
灵堂正门在一片寂静里被扣响。
卫明枝垂首望过去,见盼夏忙乱地拾掇好自己上前去开门。随着木门“嘎吱”被拉开,灵堂内光线骤明,烛火的光芒都被衬得格外昏暗。
来人站在灵堂门口,逆着光看不清脸,头戴乌纱帽,腰别绣春刀,身上的云锦白衣被裹在黑氅里,身形颀长又清瘦,好似松竹。
卫明枝就忽然想起他们初见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一副不论如何不肯折腰的模样。
那是一个仲夏。
她不堪酷热出门消暑,在九曲回廊旁的假山后瞧见一个被一众太监欺辱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当真可怜,被人用泥巴糊了满脸,身上衣衫破烂不堪、血痕斑斑。彼时他被几个牛高马大的太监强按着半跪在地,白灼灼的盐粉涂上伤处,他愣是连哼都没哼一声,腰板挺得笔直。
卫明枝平素是最看不得这般恃强凌弱之事的,掂着长.枪便给了那些欺弱之流一顿教训,还亲自为那个小太监擦干净脸上泥巴以表欣赏。谁知这泥巴底下的脸居然白净俊俏得不行,她霎时更欣赏了。
其后她偶然记起这个小太监,心痒地去看过一回,谁知他伤处不仅溃烂没好,还被同值的太监欺负得更厉害。
卫明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那小太监要来自己身边照看,怎料照看着照看着却生出了点旁的女儿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