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1 / 2)
元宵休息了几日,朝廷上上下下又忙碌起来,年前开始就积压的事务必须尽快重新启动,而七皇子和季维承又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
四书五经在年前已经收尾,诗赋和策论也出现在他们的课程中。写文章时破题解题虽有一套常规的逻辑,却没有八股文那么死板,倒让季维承松了口气。
除此之外,还添了算学和律法。
七皇子不用参加科举,所以进度会快许多。
自古以来,皇子伴读是默认会跟着皇子去到封地的,但新皇上任后对传统的安排重新细化了规定,皇子的伴读也得参加科举,若是没考上进士,就算跟着皇子去了封地也无法获得朝廷承认的官职。
说直白一些就是,就算伴读跟皇子关系再好,皇子在封地给了他再多的权利,若是没有经过朝廷的选拔,朝廷对于皇子封地的这个属臣是不会承认的,若是有什么事来到朝廷,一律当布衣对待。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季维承的科举还得考,这样的话,他科举需要学的内容就得自己找时间补。
好巧不巧,皇帝给七皇子换的老师居然是郭孝明的座师,这也是一次过节时季维承带礼物去看望老师时无意中知道的,刚好给他提供了一部分便利。
元宵节上,国师给皇帝献上的丹药经过专人试用,证实了其效果。而且过了一个多月,吃下丹药的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被喂食的兔子也没有异样,太医如实报上了结果。
皇帝大喜,再次赏了许多东西给国师送了过去。
虽然这是经过多名太医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即使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太医也是不敢多说的,季维承却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真的有这么有效的药的话,后世不会一点都没听说过,这可是传说中的加班利器!而且就算有这种药,他觉得也应该是由太医拿出来才对。
道士炼的丹多多少少都会往里边添一些奇怪的东西,短时间吃了可能会没事,但长时间进食是会造成慢性中毒的。
史书上记载,这种情况其实很多道士都知道,他们把这称之为丹毒,用了一些玄乎其玄的解释,不仅忽悠自己,还忽悠外人。
皇帝开始服用丹药之后,朝政处理的速度当真要快上了不少,进入后宫的频率也增加了,三月初,宫中又一位贵人传出了好消息。
从去年八月到现在,冬小麦也即将迎来收获的日子,虽然还未大熟,但实验是初步结束了。
太子特意来带七皇子和季维承去他划出来的试验田中转了一圈,小麦长得十分壮实,粒粒饱满,十分喜人。
“去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对田里的庄稼没有多少影响,用了金汁的地里的庄稼明显比没用金汁的地里的庄稼长势要好很多,具体的情况我都让人记下来了。还有就是你先前写的那篇文章里提到的方法,我准备同这次推广金汁的事一起上报给父皇,你俩做好准备。”
“多谢殿下美意,这金汁乃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若是带上了我们的名字反倒不利于实施。您以太子的身份在朝堂之上提起,肯定会有不少响应之人。”
前段时间皇帝精神欠佳,许多人注意到了他的状态,纷纷为自己以后做准备。三皇子在这风浪口立下不小的功劳,使得他在朝中的呼声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二皇子看着三皇子眼热,在上朝之时不断提出一些朝廷的弊病和建议,都是他麾下的幕僚花了很长时间整理出来的。
估计本来是想着留到皇帝快不行的时候造势的,但看到三皇子这么大的动作,他们也忍不住了。
主要还是因为太子这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这会儿他要是表现出彩,甚至还能压太子一头。
毕竟太子比他们接触朝政的时间更长,若是表现得还不如他们,很多一开始倾向于太子的臣子们就得多思量思量了。
七皇子同季维承的意思一样,他虽然还小,但也听说了前朝的事。太子就相当于他的避风港,太子在朝中的情况越好,对于他来说就越有利。
至于那个最近一直跟他一副“父子情深”的父皇,早就成了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应付的差事。
七八岁的小孩其实已经很懂事了,他从小又是由太子带大,并不缺父爱,根本就不会因为皇帝这突然的改变而盲目地奔向他的怀抱。
甚至因为身在皇家,对于很多东西都有所了解,以至于对待皇帝,他都是处于不太信任的状态的。
他和太子不同,太子出生于庆帝起义时期,并非从小就生活在宫中,以至于兄弟两人的想法全然不同。
太子虽然并不天真,却也愿意尝试相信每一个对他示好的人,心中还有那么一股冲劲儿。
而七皇子不然,他表面上看着单纯,从小却见惯了后宫的各种争斗,看谁都会怀疑对方的动机,内心戏奇多,以至于一开始还在季维承面前演了那么几出闹剧。
这么一对比,比起太子来说,七皇子更像是一名皇家子弟。若是没有太子的正确引导,他长大以后和历史上各朝代的皇子或许并无什么不同。
而大多数夺权者最终都迷失在了权利的诱惑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