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此消彼长(2 / 2)
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零和博弈的关键点,不仅让读者觉得适度的消费可以接受,而且能让作者通过收取费用获得可观的收入,这才是做好网络文学的关键所在。
纯粹依靠做长文化产业链,想实体出版、电影电视等方向渗透,一来这种渗透不是普惠性的,二来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决定着这条产业链还不太好做。
可惜李天龙始终听不进任何意见,自从在网络文学大会上签署了那份《华夏网络文学行业公约》已经将他死死地绑定在免费模式这条道上了。
作为免费阵营的盟主,如果现在李天龙开启收费模式,显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到时候不仅在自己的阵营里威信扫地,而且还会被其他几家力主付费模式的网站笑掉大牙。
“李总,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毕竟付费阵营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咱们做网站,终究还是要考虑盈利问题,如果长期不能盈利,一方面对投资方交代不过去,另一方面,咱们自己也挣不到钱啊。”周文阳问道。
“这样吧,在网络推广上下功夫,先把咱们网站的用户基数扩大。”李天龙说道,“联系几家广告公司,招标一个一百万的网络推广方案,让他们来投标。我们要在短期内将市场进一步做大,把这些胆敢冒头的小型文学网站统统挤下去,这样咱们的流量规模才能持续扩大,只要掌握住流量,就不愁没人来投资。”
“一百万的网络推广方案?”周文阳眉头一紧,显得有点为难了,“李总,咱们上笔总共五百万的融资,除了举办网络文学大会和扩容运营团队之外,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一下子拿出一百万来搞推广,公司账上的流动资金会有点紧张啊。”
“怕什么,如果推广的效果好,我们就有了进一步融资的底气。”李天龙自信满满地说道,“上回融资是五百万,下次要争取融一千万,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花。”
问题的确是怎么花,只不过照李天龙这个玩法,很快就没有流动资金了,到时候不是考虑怎么花,而是要求爷爷告奶奶地融资了。
“好吧。”周文阳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李天龙的脾气,现在如果跟他提完全相反的方案,不仅会被当场否决,还会惹来他一顿骂。
其实就在周文阳进李天龙的办公室之前,聚星创投的一个负责人就给周文阳打了一个电话,询问资金的使用情况。
聚星创投在年前拨付的五百万资金,在使用情况上其实并不理想,没有达到聚星创投公司原先预计的效果。特别是李天龙在春节前举办的全国网络文学大会,预算远远超支,而且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这一点从天龙文学网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就可以明显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