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揭竿而起(六)(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莲谋 !
孙娘子正经备办起事来,极是强干。自穆清那日与她说了支篷施粥的事,不出三日,她已遣了人来说一应俱备,邀穆清介时同往。
送口信的人巴巴地跑来时,穆清又立在屋内迎光处,闷头擦拭那具细鳞甲,身边放置着新备下的玄色戎袍,心绪沉得如同万朵乌云翻滚。
饥荒连年,城外战事又起,今春以来竟未安生过几日。那些个一万几千的草寇,随手或剿或收,倒也不太费事,只这一遭,报称河津已聚众七八余万,李公忌惮上一次雀鼠谷之围,又倚重二郎的玄甲军,此番便他率军在头里正面迎敌。
阿柳来问她见不见传信的家仆,她没好气地嘟囔,“二郎出战,怎从不见她忧惧过。”一壁说一壁挥手,“你替我听着罢,也不必来回我,打发了便是,晚些时候再说。”
阿柳领了意思自去打理。杜如晦哑然失笑,踱至她身后,探手将她整个人圈搂起来,“出战的将士众多,若每家的妇人个个皆要忧惧抹泪,岂不是整座成都要遭泪水淹了,待那时也不必战了,只将城门一开,顺水冲淘干净了便完了。”
穆清佯怒着推开他的手臂,回身面向他,“我却与你说句正经的,万要小心护着自己,莫同我嬉皮笑脸的打诨。”
“且不必说我,我亦同你说句紧要的。”杜如晦按扶住她的肩膀,低头肃然凝视着她,“城外饥民已然饿急丧了人伦,见你们有粮米,必有人要造出些事端来,倘知晓其中有显贵内眷,再起了歹意……”他教自己的念头唬了一跳,皱起眉头再不往下说。
“正可拿持住了,以此作挟,使唐国公开城门放粮么?”穆清替他说完了后半句。
“你莫去。”他放开她,背身走开。
穆清噎了少顷,摇头道:“我既替她出了这主意,又怎有不去的道理。好歹多带些人,震慑着些也就是了。”
杜如晦仍是不甚赞同,转身走回她跟前,双眉拧聚起来,“穆清,你不知那些饿急了人的厉害,当真……”
她一手遮掩在他唇上,又高抬起另一手,轻按在他眉心,柔声笑说:“同去的女子好几位,若每家的夫郎个个皆要担惊忧虑,拦截着不允,岂不是再没人去施粥了,待那时倒也不必去了,只将城门一开,遣人去将尽数饿死的流民拉埋了便完了。”
他一时没忍住,哼笑出声,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拉下她覆在他唇上的手掌,低头抵住她皎月般的额头,闷声道:“留神警惕着些,定要让阿达同去,且使他莫离你身侧。”
穆清重重地“恩”了一声,杜如晦突然抬起头,匆忙着要换装,自解开常服上的系带,穆清慌手慌脚地替他抖开戎袍,又转身去取他所佩的长刀,“这会子便要走么?还未到时辰。”
“明面上二郎调不动贺遂兆,城外施粥一事还须得我去同李公言语一声,好请他调遣了贺遂兆一用,方才周全。”杜如晦匆促穿戴起来,悬扣好长刀,一面走出正屋大踏步地跨下石阶,一面扬声唤阿达。
阿达自后院牵来马,递交予他。穆清在正屋门前立着,只见他接过缰绳,与阿达低语了几句,遥向她指了指。阿达亦回头望了她一望,郑重点了点头,杜如晦看着似乎犹不放心,在阿达肩上拍了数次,方才牵马跨出门。
“小心些,顾惜着自己。”穆清在正屋石阶上扬手挥道:“待你回来,我去城门口迎你。”
杜如晦回头向她点头一笑,她在心中又添了一句,万要平安无事。
唐国公携二郎迎战叛军贼寇到了第三日上,长孙娘子亦携了一长溜的家仆府兵队伍出城,约莫五六十人,推着装载米粮大釜等物什的大板车,跟随在五六驾马车后头,悠悠荡荡,一路惹起城中闲人围观,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猜测巴望是哪家的排场,好生奇怪的行头。
有眼尖的望见马车车厢上隐约透露着一个“唐”字族徽似的标帜,推了身边的人去瞧,恰有几个知道事的便道:“唐字徽识……闻说新任上的太原道及河东抚慰使大人,便是承袭的唐国公,莫不是……”于是乎众人皆认定了车驾内的必是抚慰使家的内眷,争挤着要去瞧热闹。
穆清仍旧着了那一袭湖绿色的翻领胡袍,靠着窗格向外张望,按着杜如晦临行前的意思,此行原该有贺遂兆随行,四处望过,却并不见他人影,更不必说他调拨的人手,无影无踪。
这多少教穆清心中惴惴,她虽不惧饥民作乱,却因替长孙娘子出了这一回主意,到底是要担当着些的。可一路探望直至出城,均未见着他。阿月见她大半程坐立不定,问了她几次又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