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终结篇(2 / 2)
在这样的策略面前,流寇的空间被一步步压缩,最终于永历三年初,知名的头目全部被剿杀干净,余下的零星势力则选择了招安,困扰大明王朝十几年的难题被化解。
成功“安内”之后,“攘外”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大将军府调集八万琼海军、五万预备役部队、整编后的剿寇官兵和九边精兵共计二十余万人,集全国之力,正式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战场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夏天南手中,在过了山海关一路推进并击败了满清的几支偏师之后,皇太极率领八旗精锐,加上蒙古、朝鲜等仆从军共计三十余万人,与北伐大军进行决战。决战的地点很微妙,正是大凌河——这个曾让明朝彻底走向衰亡的转折性战役的所在地。
双方投入的军队加上辎重等辅助部队已经超过了百万,投入大大小小的火炮总数超过了两千门,达到了古代战争火炮使用数量的顶峰——当然绝大部分火炮都掌握在琼海军手中,由于“三顺王”的覆灭,满清并没有像另外一个时空一样获得相对完整的铸炮技术,装备的火炮比例低的可怜,多数为缴获或者仿制的粗劣货色。
北伐大军有占据压倒优势的火器化部队,作战方式之先进远胜传统的明军和骑射步战为主的满清军队,加上数量可观的骑兵部队辅助,火力强度和机动性兼具,经过几日的惨烈战斗后,付出了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歼灭满清十余万精锐,逼得皇太极带领满清贵族仓皇逃回盛京,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作为最高主帅的夏天南并没有满足这样的战绩,而是继续北上,直接打到了盛京城下。数千门火炮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轰击,威力巨大的臼炮更是让满清焦头烂额。
满清统治阶层的矛盾在强敌的步步紧逼下爆发了,原本对皇太极的强势本就不满的旗主们开始了内讧,战还是和的选择让贵族们分成了两派。内忧外患之下,皇太极身体垮了,重病不起,在大军围城的第十五天死在病榻上。多尔衮临危受命,成了暂时的领袖。
经过令人窒息的讨论后,最终满清统治者选择了求和,并且答应了夏天南提出的屈辱性的条件:1、向大明投降,满清的地盘回归大明版图,2、解除旗丁武装,包括打猎的工具在内,铁器要统一登记备案,隐瞒武器者重罪,并实行连坐;3、每年筛选身体健康的年轻女子迁入关内,关外各旗各牛录,每户不管几兄弟,只能有一人有资格娶妻。
这种另类版本的减丁政策让满清人口逐年减少,加上严格的铁器管制,三五年之后彻底失去了对大明的威胁,从此海清河晏,再无外患。
夏天南依靠大将军府掌握政权,让皇帝彻底成了傀儡,终其一生,没有当皇帝。六十岁时,把大将军之位传给了长子夏华,从此开创了大明版的幕府时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