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行走中的苏昀(1 / 2)
公司里,李明然正好在研发部,指导几个研究生的算法。
未来的数据中心,最主要的工作有两项:用户信息收集,在收集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户行为模式。
前者工作量大,但难度不高,主要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完成,后者是工作的难点和重心,数据中心能否有科研成果,关键点就在数据挖掘工作。
“数据挖掘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和人工智能有很大的交叉。”李明然和赵泽君稍稍解释一番就明白了,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要机器去模拟人类的模式,前提是对人类行为、思考模式进行分析,把人的行为公式化、数据化,和数据中心的数据挖掘异曲同工,正是李明然的老本行。
泽联科这边派去数据中心的员工,基本都是李明然以及相关领域的优秀毕业生,硕士学历起步。名义上,李明然出任技术指导。
“老李,除了你的学生,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也可以考察后吸收进来。数据中心的工作科研实力越强越好。待遇上你让同学们放心,高科技人才,一定会有高待遇。”赵泽君说。
“这倒是不用你多说,你赵总出手大方,在科大学生里是出了名的。”
李明然话锋一转,“不过,我还得提醒你,数据中心本质上和科大实验室差不多,都属于高投入,短时间内低产出,但未来前景无限的机构。人员、场地、各种资源,未来几年内,恐怕要占用你大量的资金。”
“钱这一块我心里有数,你只要全力负责技术就行。”赵泽君点点头,数据中心眼前的作用,是把百度和腾讯拉到自己的盟友阵营来,代价则是几年内始终大量烧钱。
“说到钱,我这里倒是有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赵泽君问。
赵泽君对李明然有一定的了解,这位科大的教授,学术科研能力很强,同时,也受到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和很多大学的工科教授一样,手里有技术,也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改变生活状态。
说白了,想扬名,更想赚钱。
这当然无可厚非,计算机技术必须和商业结合起来,才能迸发出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所谓的理想和抱负,落在现实中,远远不如现金对生产力的刺激来的剧烈和直接。
回公司的路上,赵泽君考虑过,无论官方博客能否取得成功,未来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自动化办公都会成为趋势潮流。
这笔生意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对于普通人而言,倒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他准备把接下来的OA项目,交给李明然负责,自己当一手承包商,收点管理费。
名义上还是泽联科公司的项目,实际上全权由李明然负责,财务、人员、研发、维护,全部是他一手抓,用一个长期稳定的盈利项目,把李明然、李明然实验室,以及他背后的科大关系,和自己牢牢的绑在一起。
在科大一年多时间,赵泽君对科大的科研力量、人才实力有了亲身体会,背靠这棵大树,自己更有底气向互联网行业、高尖端科技进军。
“完全承包给我?”李明然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虽说软件不要钱,可这毕竟是政府项目,一旦拿下,将来借此为跳板,可以轻易拿到更多的单子。
对于赵泽君的人脉能力,李明然从未怀疑过。
这么一来,他在科大里,差不多就可以算上自己手下业务最多的那一批导师,之后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稳定收入。
简单来说,赵泽君给了他一份属于‘产业’,而这份产业几乎是稳赚不赔,不用操太多心,就能坐家数钱的。
“现在还没确定,事先跟你通个气,你可以提前准备准备,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老李,咱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那些研究生我都能给高薪,何况你这么大个教授,鞍前马后跟我干了这么久,没有理由让你过苦哈哈的日子。”
赵泽君淡淡一笑,“不过嘛,我还有个事要拜托你,泽联科是毕竟技术公司,需要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你尽快帮我建立起来,泽阅的技术部、泽联科的研发中心、余杭市的数据中心,三者有关联,也有不同,如何协调搭配你多操心。”
技术人员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涉足大数据领域,开办了泽联科之后,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急迫,也更细。从哪里招收合适的科技人才,这些人的强项弱项是什么,个人性格更适合去哪个单位工作,每个领域又到底需要哪种技术人才……这一系列的工作,用文字概述起来可能一句话就能说完,但实际操作中,会牵扯赵泽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未必能做到最好。
而在科大拥有实验室的李明然,直接接触到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比赵泽君更有优势,更清楚实际情况。
赵泽君不可能事事亲躬,需要做的,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你放心,我尽快和研究生院进行联系,挑选一批优秀毕业生充实科研队伍。嗯,我今天就去办。”
说完就要去学校,走到办公室门口,忽然回头,意味深长的对赵泽君说:“赵总,我有种感觉。也许你将成为科大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校友。”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我退学了吧。”赵泽君哈哈一笑,“人人都爱坏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