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回(3) 炉火纯红制犁镜, 掘地千尺送清风(2 / 2)
“嘿,左边一竖,本来不应该有。可犁镜多数质量不佳,搞不好要断,下头得有个托儿。这托儿就成了一竖。”索长禾卖弄道。
“噢。”
“可这一竖纯属多余不算,跟田土蹭着,犁牛得多费劲,白白多吃草料。”索长禾说。
“噢。”
“如果我们能把这犁镜做结实了,就省了这一竖。”索长禾极认真地说。
“真的?”
‘那当然,就怕你做不了。”索长禾道。
“乙禾,你小子将我,我三横吃葱吃蒜不吃姜(将)!”
“别介呀三横,算我求你了,好歹想个办法,做那结结实实的大犁镜!”
说话间,阳泉和奶奶不知啥时候走进来的,听了二人谈话都一一来求。三横吃软不吃硬,三求二求就答应铁匠铺分出一炉铸犁镜。
为了提高效率,三横把化铁炉加大了近百倍。原来一次铸一只,现在可以铸近百只。由于犁镜是弯的,原来一次一只,砂模子制造成本不低。
现在用铸好的犁镜铺上砂子,一层一层地放好,每层中间留了位置灌铁水,就大大降低了造模子的成本。
这还不算,铸好的犁镜被铁水一浇,温度又升上去,再慢慢下来。这样做了模子的犁镜,竟然十分结实不断裂。
现代科学叫回火热处理。当时没有这个知识,但是好使不好使一用就明白的,这下子歪打正着。
三横铁匠营有了风箱是一箭数雕。第一扩大了生产。第二大大提高质量。第三降低了价钱。
这第四呢,就更绝了。因为有了二次升温,犁镜不容易断,就可以做得更大。所翻的土,就更匀。所耕的地就更深。应用大犁镜的冬麦、春麦乃至高粱小米等等连年丰收,亩产提高三至五成。
民以食为天。这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这大犁镜在中国乃至世界农耕史上本应有一笔。可以说风箱是一个技术跃进,带动了另外技术的大发展这么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本来这犁镜铸造,早在扎麻刀打成之前,也就是风箱还没有用鸡毛之前就做成了。因为那时扎麻刀是研发。而犁镜是卖钱。扎麻刀要更大的风力火候,犁镜生产规模则可大可小。
所以用那些扎麻刀用不了的风箱,犁镜已经卖好几年了。
三横阳泉从偃城交兵前线回来后,大犁镜更是成了铁匠营主要产品。三横想这样也好,否则生产单打一,军械要没了定单,大家不能喝西北风吧。
再说了,这兵器生产现在不但不赚,反而略有倒赔呢。更有一样,眼下连定货单都数月未见了。
铁匠营大发展,生意红火得不行。不料新的麻烦来了。原来又制兵器又铸犁铧,眼看铁匠开火的煤蹭蹭地用,存货不多了。
那一日,三横正和大伙合计怎么去矿上催煤,真是房漏又逢连阴雨,矿上来人,说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