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武林传奇》开播,传奇书迷的回忆杀!(2 / 2)
当然,在无数戊迷夸赞的时候,也有不同言论的话题出现。
“这拍的什么玩意啊?剧情实在太垃圾了!”
“妈呀,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拍这种武侠剧啊?仙侠剧玄幻剧它不香吗?”
“看这对话,真特么幼稚,这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武侠剧?”
“……”
这些贬低《武林传奇》电视剧的,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毕竟是看着网络剧长大的,没有经历过传奇系列最辉煌的年代,自然不知道他们眼中的幼稚武侠剧,当年曾让多少书迷疯狂。
尤其是在传奇系列的大本营粤省,因为当时戊老是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所以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在杂志上连载的。
自从戊老在《佛山文艺》上开始连载《武林传奇》后,《佛山文艺》就成为了粤省影响力最大的杂志之一。
然后是《江门文艺》,在连载戊老的作品之前,仅印8000份,还有积存现象,干脆改为内部摊派发行。自推出了戊老的《江湖传奇》后,销量一下跃升了10倍,喜煞了该刊的老总。
广州市一家群众文化性质的杂志以前的发行量仅1万份,因为印数不大,当时在一个机关小印刷厂印刷。自登载了戊老的《奇侠传奇》后,印数提高到十几万份,只好拿到外面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去印。
正因为戊老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力极大,让无数的文艺杂志都是闻风而动,找上门来想跟戊老合作,这也是巅峰时期已经六十多岁的戊老一人给三四本杂志同时供稿的真正原因。
就这样,戊老还不得已的推掉了很多合作。
甚至,在戊老的第一部小说《武林传奇》连载完毕准备结集出版时,当时不少人担心,这部小说已经在杂志上面连载过了,出书还会有人买吗?
出版代理商也忧心忡忡害怕赔钱。
为此,等书印出来的时候,戊老还专门跑到印刷厂去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厂门外排了一条长龙,很多经营书店的个体老板等候批发。
印刷厂一位老工人告诉戊老,出现这么火爆的情况他仅见过两次,一次是印贾平凹《废都》的时候,一次就是这回了。
结果首印的3万册被抢购一空,代理商不但没赔钱,还赚了钱买了房子装了空调。
总之,在那个时期的粤省,戊老的名气与影响力,是一点也不逊色于金老,他老人家的书迷遍布粤省,并朝其它省份辐射而去。
如今,当年那些疯狂的书迷,大部分都成为中年油腻大叔或者大婶了,但年少时那份珍贵的记忆却一直潜藏在脑海中,直到现在看了电视剧才被激发出来。
……
佛市。
戊老看完《武林传奇》第一集后,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虽然在片场的时候,他老人家也义务担任了顾问一职,也看到了不少拍摄的画面,但没看到成片之前,他也不知道这《武林传奇》究竟拍成了什么模样。
现在,看完这第一集,当年写《武林传奇》时的情景也浮现在戊老的脑海中。
当时戊老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掌门时,摆在他眼皮底下的窘况是,作为地市级的文艺期刊《佛山文艺》发行上不去,读者不爱看,摊派到基层文化部门的杂志被人们一捆一捆拎回去做了枕头。
怎么办?
而这个时候,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在大陆抢滩登陆,《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作品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
戊老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
当时刚改革开放不过几年,所以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市场一定要自己占领,你不占领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
于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戊老才开始试着去写第一部武侠小说《武林传奇》。
转眼间,三十一年过去了,回想当年以五六十岁的高龄开始进行武侠小说创作,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二十余年,直到几年前已经八十几岁高龄了,才正式封笔。
他,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作家!
如今,多年的心愿也已经达成,他终于能够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播放,而且质量让他非常满意,几乎是完全遵从原著拍摄的,还原度让他感到非常惊喜。
为此,戊老心中对他那个首富书迷极为感激,也为拥有这样的书迷而感到骄傲!
……
很快,《武林传奇》的第二集开始播放,质量仍然是杠杠的,因为舍得砸钱,基本是找不到穿帮镜头,让观众们完全沉浸到了戊老所塑造的武林世界。
这第二集打斗场面更多更集中,男女主角双双受伤,互动场面更加吸引观众目光。
而这一集的看点,则是那位在第一集那家客栈便出场的一个怪老人,这个怪老人的身份,哪怕是已经看过小说的柳下辉等传奇书迷,一下子都想不起来这是谁了。
这也正常,像柳下辉,虽然年少时疯狂迷恋传奇系列小说,每一部几乎都三刷四刷,但毕竟过去了太多年了。前世今生加起来,已经足足过去了三十五六年了,能记住男女主角,能记住一个大概的剧情就相当了不得了,哪里可能记得那么详细?
而柳下辉为了保持这电视剧的新鲜感,他也忍着没有重新看小说,所以一时之间是真的猜不到这个武功高强的怪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了!
等两集结束,无数观众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剧集都看完。
而且从网络上的热度来看,这《武林传奇》的电视剧,观看人数似乎比预期要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