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一、敬重生命(2 / 2)
从小玉出生,都是山丹一天不离地陪伴着,她给孩子教授的学习理念绝不紧紧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她希望她对学习感兴趣,然后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不是痛苦、枯燥地学习。
虽然上小学以后,成绩在老师和同学、家长眼里都成为一个孩子优秀不优秀的标杆,小玉的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但是山丹从不以此为标准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她希望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通过学习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但是,山丹越来越发现,小玉对成绩的在乎和对“答案”的执着远胜于对学习本身的喜爱,亦发现孩子原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越来越狭窄,她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山丹心里很着急,而苦于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教学制度和方式,也不太敢跟老师提及教育的弊端,担心因此给小玉带来麻烦。只是委婉地表示小玉的学习成绩不是最要紧的,她不是很在乎孩子是不是满分、双百,而更在意孩子过得是不是快乐?和同学相处是不是融洽?能不能正确表达自我?……
老师倒是对小玉看得没有那么紧,偶然不是满分,老师也不太责怪。只是,老师们之间也在暗暗较劲,比较的内容不外乎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所以小玉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是被耳濡目染到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成了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产品”,这令山丹很是不安。
山丹一直想让小玉自由自在地成长,不因世事影响了成长的快乐,就像她的童年一样充满了童真童趣。山丹希望孩子能用心去感知美和爱,能作为一个纯粹的人来领略生命过程的所有风景,享受生命的美好,也能承受生命的艰难,她没有期望她能怎样的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顾海平已经算是做到学术的高级层次,但他们的生活本身却为此付出太多的让步,为了顾海平的事业,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前途,孩子也在常常没有父亲的陪伴下成长,而这一切都值得吗?
时光一去不复返,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顾海平就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长曾经想到过放弃自己的博士学位。
而就生命本身而言:博士又怎么样?光鲜亮丽又怎么样?出人头地了又怎么样?这一切其实都不是山丹心底里所期望的,她最初的、最平实的希望不过是找一个能相濡以沫的爱人,两个人能彼此懂得、心心相印,然后过柴米油盐的生活。然后有一个他们的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钱多钱少都不要紧;甚至对方有没有所谓的出息都不要紧;日日相伴,尽享人生之平凡、自然之美足矣。
顾海平离去后,山丹就人生本身做过更加深刻地思考,她以为她最初的最朴素的认识和期望才是人生本身的意义所在。倒也不是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作为,是要在尊重生命本身的前提下来运营人生,而不是牺牲了生活本身去成全其他的本末倒置。
所以,在小玉的教育和成长上,两口子达成一致意见:他们本身没有需要孩子为他们实现的他们没有实现的理想,也更加敬重生命本身。顾海平也一度说要让孩子轻松、自在地成长。山丹更加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错过她每一个生命历程所应该经历的内容,而不为遥不可及、无法企及的未来放弃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