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科学求支持)(1 / 2)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o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求知识于世界!”
于文山义熟的院墙上,书写着这样的一句话,尽管“文山”出自文天祥的字,但在这里,所学习的绝不是之乎折也,尽管在义熟之中有从安徽、江苏等地逃来的儒学宗师,但教授少年国学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文明,国学在这里更多的是只是一种传承。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山义熟既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同样也是一所专门学校,在过去的两年之中,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这些学生现在于兵工厂、化工厂、铁厂、丝厂等诸多工厂之中,或是充当基层技术员,或是出任基层管理人员。相比于其它任何一所学校这里更注重实用,而且随着督府的需求,总是会不断的增开新的科系,比如去年开设的电报专业,即培训电报员、同样也培养电报设备技术人员。
作为电报局技术主管的安东尼奥?梅乌奇从电报专业成立后,便一直在这里培训电报设备的技术人员,在他的指导下,早在去年兵工厂就制造出了第一套电报机,从而取代了电报机的进口。在过去的半年间,之所以,电报能够从最初的仅连接广州至武昌的沿线市镇到连接三省各府,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设备的国产化,还有就是培训了包括电报员在内的数百名技术人员。
不过对于安东尼奥?梅乌奇而言,他一直专注于“可谈话电报机”的研究上,甚至他还通过自己研究的原型——由于妻子瘫痪在床,早在美国的时候梅乌奇就装配了一个通话系统把妻子的卧室和他的工作室连起来,以方便联系。也就是那个简陋原形“电话”获得了汉督的投资,以及汉督的命名——“电话”。
在过去的半年间,在文山义熟中的他一直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研究着“电报”,努力将其实用话,经过不断努力,梅乌奇取得了很大突破,新模型也越来越精巧,通话越来越清晰。尽管梅乌奇感觉现在“电话”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习惯了后世的手机的朱宜锋来说,眼前的这部电话并不能引起他的惊讶,今晚如此,他仍然看到了电话对未来的重要性。
“现在这个电话机只能在固定两点使用,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研究一种交换设备。”
于试验室中放下手中的电话,朱宜锋适当的提醒道。
对于电话,他无疑是个外行,过去最多也就只知道电话是贝尔发明的,从不曾知道安东尼奥?梅乌奇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电话的原形机,甚至还投入了实用。如果不是因为安东尼奥?梅乌奇主动向他展示原型电话机,恐怕他也会错过这个发明。
不过在得知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了电话之后,朱宜锋仍然给予了一些指导,比如说在碳晶送话器上的提示——碳晶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空隙就是空气,是不导电的。外面的声波压强增大后,引起碳晶颗粒密度增大,也就是碳晶间的空隙减少了,电阻就减小了,声波信号电流就增加了。
实际上电话之所以得到普遍的应用,正得益于爱迪生发明了碳晶送话器。过去朱宜峰只是知道其原理——还是得益于小时候所读过的80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那些在几十年后是已经变得冷门,甚至已经被淘汰的知识,在这个时代却是领先于时代的。
虽然那些记忆中的“为什么”只是皮毛,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那些“皮毛”却不亚于上帝的灵光一闪,有时候人们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所依赖的正是那1%的灵感。而记忆深处的“十万个为什么”,于这个时代的技术人员来说就是超越时代的“灵感”。正像现在朱宜锋正在做的事情。
“交换设备?”
无论是安东尼奥?梅乌奇亦或是周围的学生们,无不是诧异的看着汉督。他们显然不知道交换设备是什么,真是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电报里。
“我的想法都这样的,就是电话能不能可以和千家万户直接连络,如果像现在这样,一对对的联络,那么谁又有可能在家里装上几个甚至几十个电话呢?”
在他们的不解中,朱宜锋一边解释着,一边拿着铅笔,在纸上画着自己的构思。
“能不能设计一种交换装备,就像是电线的接线盒一样,这个接线盒有许多小圆孔,每一个圆孔应对一个电话,通过线路分别与各用户的电话机联通。用户通过话机将呼叫号码告诉交换台,话务员用带插头的塞绳即可把用户和呼叫方的电话接通。然而,用人工转接电话……”
虽说这种人工转接电话有着效率低、速度慢,而且劳动强度大的不足,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通话需求。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使用人工交换台的电话,无疑就是划时代的发明。当然跟为重要的是——有线电话在军事上的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进行方式。
电话使得前方的军队可以直接呼叫火力支援,可以让后方的指挥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命令下达到连排,从而缩短命令下达的时间,从而避免错过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