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兵器比试(2 / 2)
“还金刚剑?你买的起吗?”张景强对姬西畅再了解不过了,本来一把“飞景”剑就让他挺吃惊的,没想到居然是更加珍贵的“金刚剑”,他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怀疑青铜剑的真伪。
姬西畅冷着脸说道:“狗眼看人低,再说了,我难道就不能捡漏吗?”
张景强指着姬西畅哈哈一笑:“捡漏?这是我今年听说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你会捡漏,母猪都会上树了。”
姬西畅说:“还是了句话,别逞口舌之利,你不相信我,我还不信你呢!大家鉴定一下不就行了。”
“行,我到要看看等会你能怎么说!”张景强一口答应下来,他对孟子涛的信心很足,相信自己肯定是最后的胜利者,更何况,他刚刚还得到孟子涛的暗示,自己肯定赢定了,更加的胸有成竹了。
孟子涛对着姬西畅礼貌一笑,接着拿起青铜剑观赏起来。
铜剑起源很早,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早在商代中晚期,商人就已经掌握了铸造铜剑的技术,但早期铜剑剑身很窄,杀伤力还很微弱。
铜剑的普及大约还是要在东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武风鼎盛,武术被称为“技击之道”。因为剑是百兵之将,古人认为剑有君子德,所以佩剑者是君子;同时剑术是贵族的必修课,同时也被贵族所垄断独有。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战事频繁,为了提高士卒的战斗力,铸剑的数量和工艺都在提高,这就产生了著名的吴越铜剑。
这柄铜剑形制类同于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从该剑剑身看来,寒若秋水,优雅大方,剑格并饰有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可谓集合了东周青铜剑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
这把青铜剑充分体现“君子之佩”的美誉,另外剑身的铜锈也看起来很自然,剑身上的铭文同样自然,不像是后来刻上去的。
这个时候,张景强迫不及待地问道:“子涛,这把剑有没有问题?”
孟子涛笑了笑:“这把青铜剑可圈可点……”
还没等他说下去,就听姬西畅大笑起来:“张景强,我看你还怎么跟我争!”
张景强听了孟子涛的话后也愣了愣,但马上他就反应过来,讥笑道:“姬西畅,你能不能别高兴的太早,人家说的可是这把青铜剑可圈可点,有承认这是‘金刚剑’吗?”
“什么!你说这不是金刚剑!”姬西畅瞪着孟子涛,好像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孟子涛直言道:“这确实不是金刚剑,而且差了十万八千里。”
姬西畅带来的那位老人就是他请的鉴定专家,闻言就不服气了:“怎么就不是金刚剑了?我可没有看到一点不自然的痕迹!”
“对,这把青铜剑所有呈现出来的地方,都很自然,没有用到任何现代作伪技术。”
孟子涛看着有些不明所以的姬西畅等人:“但有件事情你们要搞清楚,古人也会伪造青铜剑,特别是宋代,当时仿古盛行。”
“你的意思是说,这把剑出自宋代?”老人皱着眉头,有些不那么自信了。
“口说无凭!”姬西畅说道。
孟子涛微微一笑:“这把剑其实有一个最大的破绽,它缺少战国时期青铜剑的一种工艺。如果你们见过真正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你们会看到‘间一反光’这种独特现像。”
“这种现象直观来说,就是青铜剑的剑刃在光线的映射下,会出现一节一节的反光状态,当你把剑翻转的时候,你会发现亮的一节会变暗,暗的一节会变亮。当你用手抚摸,你摸不出来两节部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种特殊的现象,其实是靠古人鬼斧神工般的打磨工艺制作出来的,现代仿制不出。”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大家再看青铜剑,发现剑刃确实没有这种现象。
姬西畅向老人看去,在他脸上看到惭愧之色,知道自己的青铜剑确实有问题,心中的恼怒自不用多说。
“姬西畅,你还有什么话说?”张景强幸灾乐祸地说。
“我这把是真剑,没什么好说的。”姬西畅死鸭子嘴硬,强撑最后一点脸面。
张景强讥笑了起来:“我就知道,你这种人根本不会说话算话。行了,我大人有大量,你拿着东西滚吧。”
“你说我的剑不好,你的又能好到哪去?”姬西畅暂时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张景强对着老人说:“黄师傅,你说这把匕首好不好?”
老人说:“这把匕首工艺方面确实不错,也很锋利,但要证明它确实是曹丕命人铸造的龙鳞,还要查找一些资料。”
张景强嗤之以鼻:“嘿嘿,我就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那个本事就不要吃这碗饭,难道你连这把匕首使用的材料不同凡响都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