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意大利面(2 / 2)
到19世纪末,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酱料体系:番茄底、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种海鲜、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复杂多变的酱料口味。面条本身也变化纷呈,有细长、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种形状,并通过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制成五颜六色的种类。据统计,意大利面的品种竟有563种之多。可是谁会想到意大利面条最早是用脚揉面的?因为面团太大,用手实在揉不动。
直到18世纪,讲卫生的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二世才请来巧匠,发明了揉面机。
1740年,第一座面条工厂建成,广场晒面的大场面从此成为历史。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许多人把做面的独门秘方束之高阁,不肯轻易示人,甚至把意大利面郑重写进遗嘱。中世纪许多歌剧、小说里都提到面条。近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条犒赏三军,甚至拿破仑在波河大进军中也拿“吃面”激励士气。
21世纪,全球意大利面条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在意大利,每人每年要吃掉至少28公斤面条。在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甚至还建有一座别具一格的面条博物馆,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这个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展出了不同时期的面条产品以及加工器具,从最早的擀面杖、和面盆,到后来的切面机、面条生产线等等。众多实物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面条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如今意大利面条已成为世界的宠儿。
2013的世界面条大会,参加国多达27个。美国纽约著名的“7月4日大胃王”比赛中,意大利面条大赛已成为保留节目。2013年的比赛中9名参赛者在短短8分钟里吞掉16.2公斤面条,平均每人吃掉1.8公斤;今天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都可以找到意大利面的踪影,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国际空间站的食谱里,意大利面条赫然在列。
简单来说,意大利面由两部分构成,面团以及酱料。
最早的意大利面是将面粉团压成薄纸状,然后覆盖在食物上,放入焗炉内烹煮食用。其后,人们想到将面团切成小块状或条棒状的细长面条,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将面条风干储存的做法。
除了原味面条外,其他色彩缤纷的面条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红花面、黑墨鱼面及蛋黄面等。
意大利南部的人喜爱食用干意粉,而新鲜意粉则在北部较为流行。一般来说,意粉多用作头菜,海鲜意粉配以白酒,而酱料浓的则配红酒。
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
意大利面的酱料基本来说可分为红酱和白酱,红酱是用番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白酱则是由面粉、牛奶及奶油为底的白酱汁,此外,还有用橄榄油调味的面和用香草类调配的香草酱、青酱,和黑酱(squid-)。
红酱是主要以番茄为主制成的酱汁,目前是见得最多的。青酱以罗勒、松子粒、橄榄油等制成的酱汁,其口味较为特殊与浓郁。白酱以无盐奶油为主制成的酱汁,主要用于焗面、千层面及海鲜类的意大利面;黑酱是以墨鱼汁所制成的酱汁,其主要佐于墨鱼等海鲜意大利面。
意大利的煮法往往是令中国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经验的话,是煮不出口感和味道来的,而且这种面条煮上很久看起来也没什么变化,和中国的面条不一样,那是因为意大利面用的面粉和中国做面用的面粉不同,它用的是一种“硬杜林小麦”,所以久煮不糊,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而且这种小麦的纤维很粗,制成面条之后可以保持一个形状十分之久,因此在煮意大利面的时候,要以前加入盐和橄榄油,目的是便于入味,以防面条粘连,而且和中国面不一样,意大利面是要冷水下锅的,如果直接丢到热水里的话,就会粘连在一块,而且怎么煮也煮不软。
除了口感不同之外,意大利面的形状和中面条也各不相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空心型,贝壳型的林林总总数百种,足以看出外国人对于面食的喜爱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
虽然意大利人的早餐有时候仅仅只会以一杯速浓咖啡来解决,但如果有一盘美味可口的意大利面摆在面前的话,他们可以冒着上班迟到而不顾也要吃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