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预言,再生变数六(2 / 2)
太宗闻得王德耳语,便容色一沉:“当真是她?”
“老奴昨日亲自寻了由头,去了武才人的小书房——里面却全是这些书卷。而且,还有一些武才人写与晋王爷的呢!内容精要,便如主上赞晋王爷一般的,颇有惊世之处。”
太宗沉沉不语。良久才道:“那夜,稚奴殿中的诗,只怕便是他的心声……
不过朕观之这两个孩子也是光风霁月,虽稚奴心中有意,却终究是个守礼制的……
也罢。武媚娘心不在宫中,早晚是要离开的。到时稚奴这心思,也就熄了。且由得他们去。对了,那人查出是何来头没有?”
“主上,是魏王爷府中的。而且老奴也打探清楚了,魏王爷似乎是看出了晋王爷的心思,又听说了这武氏女的预言……似有意动。”
太宗面容一冷:“他还想着这个呢?那太子那边可知道?”
王德沉吟,良久才道:“似是不知,不过……只怕此番一旦张扬开来……”
半晌,太宗才怒道:“稚奴百般忍让千般隐锋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保得兄弟安好?!
一个幼弟,一个比他们这两个兄弟都年幼,理当被照顾的弟弟都这般懂事!可看看他们这两个当兄长的却是如何?!
承乾被气迷了心,只会与那根本坐不上皇位的恪儿与淑妃置气……
朕再没想到连青雀也是如此不堪!连视他为兄的亲弟也这般利用!!!
当真是一个不如一个!”
王德不语,只是守在一旁。
良久,太宗才熄了火气,半晌才道:“王德,此番记得,朕不开口,你不许插手!只要护好了稚奴便是!
朕倒要看看,他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到底要把稚奴这一番苦心费到何时才算完!”
“是!”
……
贞观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朝。
众臣观太宗似有不悦之色,心下战栗。
不多时,太宗便查众臣不安,乃宣旨道:
因前番太史令薛颐、起居郎禇遂良等诸臣再三有请,道有星孛于太微,不可东封泰山。昨夜异相再现,遂诏罢封禅事。
众臣异之。
贞观十五年六月初七。
韦思安密奏,太子承乾着近卫密杀太子詹事于志宁未成。
太宗震怒,遂着太子入内相询。
朝野皆惊。
……
“怎么样了?”
稚奴守在虚化门边,不安地来回走着,忽见德安匆匆奔来,便急奔而前问。
“王爷,只怕大事不妙啊!”
德安焦急地抹了抹脸上汗珠,引了稚奴到一边,悄声道:
“方才德安去东宫问过了。说这杀于大人的事,可不正是太子殿下的主意?那张思政,还有纥干承基,都是太子殿下的近侍。”
稚奴怒道:“怎么可能!大哥一向仁厚!定是那于志宁做了什么让他不痛快的事,否则又怎么会……”
“王爷,德安问过太子妃娘娘了,据娘娘所说,这于大人生性耿直,又常常越矩进谏,不讲究用辞着度。太子殿下的性子,王爷您也是知道的。向来豪放又不喜别人面刺其痛处。结果两边儿就越来越不好……
这不,前些日子,因为于志宁看见太子殿下宠溺侍童称心,竟连太子妃责罚于他也不许,还反过来责怪太子妃不知事体……结果于志宁便上书主上,说这称心是易宦之祸,又求主上必然要将此人斥离太子身边……
这就得罪了太子殿下。
唉……这宫里谁不知道,太子殿下喜爱这个称心?这一下子却是着实引了祸来。”
稚奴皱眉:“大哥宠爱称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怎么这于志宁便在这个时候上书?父皇如何定论?”
“问题就出在这儿。主上不但没有替太子殿下辩解,还反过来夸于志宁做得对……您说说……这……这太子殿下能不恼这于志宁么?”
稚奴深思一番后才道:“于志宁身为太子詹事,是朝臣,更是大哥府中人。他教不得大哥好便是大过,是故有事便上奏父皇,本也无错。奈何大哥对称心也是一片情谊厚重……
其实若依我说,大哥若不是太子,那便是再不生出这些事端……只是奈何他终究是太子。
可惜,大哥自己没有这般觉察,近年来行事亦发孩子心性,父皇与朝臣们越不喜他做的,他便越要做……
唉!他却忘记了,他是父皇的孩子,可他更是太子,如此这般,岂非让父皇为难?
如今竟然还要去刺杀自己的师父……
只怕父皇这一次,是动了真怒……”
稚奴又叹息良久,才道:
“德安,你切记着,等在太极殿门口,一见大哥出来,立刻便请他来甘露殿中一叙!切记!”
“是!”
“还有,呆会儿回去,我亲书手信一封,你交与大嫂,一定要请她务必多多劝慰大哥,且以父子情念为重。再者,还要想个法子,劝了大哥,务必将那称心送出宫去才是!此子留着,必为其祸!”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