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0章(1 / 2)
山东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战乱为什么疆域、人口、国力都远胜对手的大明会被清军长驱直入打到腹地而毫无还手之力孙真其实一直都没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只能简单将其归咎于大明朝廷的无能。
他当然也想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他曾经生活过二十年的家乡他不想看到这里的一切被来自关外的野蛮人以烧杀抢掠的方式毁掉。但海汉军虽然战斗力强大却始终受限于兵力、作战方式以及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很难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在大明境内放开手脚与清军展开厮杀。
这次接命令调来山东驻防孙真明白上司选中自己的原因便是自己出身登莱对这一地区的环境比较熟悉有助于执行任务。只是所接到的任务并非与清军作战而是跟难民打交道这多少是让带着强烈战意而来的孙真有一点失望。
但军令如山孙真自然知道这样的命令非但不能违抗而且还得尽力去完成任务目标。出发之前他去见陈一鑫的时候听到一句他觉得深以为然的话:“要救山东就得先救难民。”
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那就算清军自行撤离回到关外数以万计背井离乡到处流窜的难民也将会持续在更广大的区域内造成麻烦让福山县这种未被战火直接波及的地区也陷入混乱。这次战乱要比孙真亲身经历过的登莱之乱更为严重受到影响的区域更大他可不相信山东官府有能力安置规模如此庞大的难民群体。
向西出了福山县之后便是大片的丘陵地区这里已经没有所谓的官道孙真所率部队也只能放慢行进速度尽量找平缓的路线前进。好在出发之前已经有所准备陈一鑫让马家找了熟悉这边环境的人当向导也省去了部队自行探路的麻烦。
但即便这边没有官道他们也还是在途中陆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地难民。不过这些难民看到全员骑兵的海汉军大多都是早早避开唯恐招惹了麻烦。
孙真对难民的谨慎行为倒也很理解当初他从家乡逃难期间也有同样的心理看到有军队在附近出现就会远远避开。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对百姓来说最不可相信的便是掌握武力的军队他们随时都会抢走百姓手里为数不多的钱财和粮食甚至会砍了无辜民众的脑袋以歼灭盗匪流寇的名义向朝廷请功。孙真在出发之前特地提醒手下人马不可劫掠财物杀良冒功便是不想让海汉军中也出现那些恶行。
当然了与此同时孙真的部队同样也得提防这些身份不明的难民每逢乱世必有趁乱浑水摸鱼的流寇虽说敢向军队下手的人不多但他们此行带了大量物资和粮食作为保障这在眼下的山东可都是让人眼红的东西。很难说会不会有人胆大包天对随行的几十车物资动了心思。
考虑到这支部队可能需要在外活动一段时间而期间所需的粮草恐怕难以通过在外筹措或是从福山县运送过来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消耗所需因此孙真也没打算把这些宝贵的物资用来赈济途中遇到的难民下了命令严禁向民众发放物资。虽然这样的做法有些残酷但形势所迫也不得不照此执行了。
由于行进速度较慢孙真所率的部队抵达招远的时间比预计还要晚了足足一天。而招远当地的状况要比孙真预计的更为严峻。
他在途中便得知在招远这边已经有成批难民聚集到了这里一看县城外至少有上千难民这些人没有住处便就地搭建了各式各样的简易帐篷和窝棚。而为了防止大量难民涌入城中县城的几个城门已经全部关闭据说只在每天中午打开由官府运几锅稀粥出来赈济难民。
像招远这样的小县城所能提供的食物自然很难应付正在日益增多的难民而当下的季节不管是下河摸鱼上山打鸟还是挖野菜摘野果操作起来都极为困难。官仓放出来的赈济粮一天比一天少所以也有一些难民果断离开招远继续往东走。他们倒不见得是因为知道福山县有专门收留难民的机构而是以非常朴实的想法作出了判断——既然战场在西边那么越往东去就越是安全难民的数量也会越少能获救找到生计的机会也越大。
这样的想法在乱世中的确有效扩大生存的几率当初孙真从登莱出逃便是抱着远离战乱地区的想法一路往南逃难到几百里外的海州才遇到了在当地救助难民的移民贩子然后辗转被送到了澎湖在那里参军入伍吃上了兵粮。他当时要不逃难恐怕早就死在那场战乱之中了。
招远这地方跟福山也有不少贸易往来只要稍加打听就不难知道福山县是登莱最为富庶的地区这对迫切需要生存下去的难民们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所以近日不断有难民离开招远前往福山县指望能在那里得到真正的救助。
突然出现的海汉军队让县城外的民众不免感到紧张为了不免不必要的误会陈一鑫在大致看过县城外的状况后便下令驻扎到距离县城大约两三里远的一条小河边上。
海汉军的出现显然也引起了城内官府的注意他们扎营不久城内便派了一个师爷模样的人主动造访想知道他们的来意。
“在下是海汉陆军特战团一营营长孙真不知阁下怎么称呼?”出于慎重孙真还是亲自接近了这名自称代表县衙而来的中年文士。
那名文士拱手应道:“在下娄彬乃本县谷知县手下师爷还望孙大人海涵娄某不请自来。”
孙真点点头道:“娄师爷客气了你主我客不请自来的应该是我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