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残烬(1 / 2)
高弘林正德分属前隋左右翊卫前隋时左右翊卫是京师驻军是杨广推行的重首轻足的军事布局的产物。
什么叫重首轻足?和杨广建洛阳城的思路差不多在洛阳长安这样的地方布置重兵邀领天下府兵制约边塞驻军。
这和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大唐后期的战略完全相反那时大唐设置各路节度使藩镇明显是一副内轻外重的局面安史之乱就是由此而生。
这个上面杨广的所作所为没什么好指摘的为了防范关西世族以及北齐南陈余孽作乱朝廷自然要握紧兵权这也是中央集权的先决条件。
只是不论是重首轻足还是内轻外重最终还是要看皇帝以及臣下们的治理水平结果不好的话你做的再对在天下人眼里也将沦为昏聩之举。
比如说唐玄宗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功绩不可谓不著只是安史之乱一起大唐由盛而衰把京师都给丢了。
难免就给人和后来的乾隆相仿吃前人的老本强行弄出了一朝盛世的印象。
最后推给了美色误国文人们的老套路了却难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高弘和林正德在左右翊卫中任职都是关西人。
随军出征时都是二十多岁年纪正值青壮可二十载之后两人头发花白老态毕露配着他们身上褴褛的衣衫粗糙的皮肤比乡野村夫看着还要凄惨几分。
只是当他们来到李年面前努力的挺直身躯大声报出自己所属的时候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些隋军将士的影子。
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大好年华随军而征未立寸功不说还落得如此下场简直悲剧的一塌糊涂凡有志男儿见了他们估计都得感同身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的人高居车上意气风发但更多的人则是沦落成泥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
李年也是地道的关西人只是当年关西群雄傲独领风骚的时节早已过去因为如今当了皇帝的人是李破。
李破的来历是什么呢?祖籍关西起兵于晋地。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大致上就是关西人对他不好晋地才是他的老巢。
如此一来局面也就和杨坚李渊等人在时不同关西人虽说还在朝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可再想形成像前隋那样军政大事皆出关西众人之手的格局就不可能了。
从龙之臣多出晋地十几个大将军一多半都是晋人就足以说明问题。
李年跟随李破多年状况也差不多虽然他是关西人但跟朝中的晋人派系走的更近一些。
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下来他对当年关西世族搬弄权柄的故事也非常反感。
尤其是当年随军征伐辽东时眼见关西众人在军中耍弄手段把其他人都当做傻子和可供支使的鹰犬的行径让他尤其厌恶。
当然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统兵将领了他也便知道当年征伐辽东之时关西众人也有着无奈之处。
和皇权的斗争哪是退一步两步就能消弭的了的?当年的辽东之战俨然就是杨广和关西世阀交锋的舞台。
而他们这些无名小卒在当时根本无足轻重死也就死了没人会为他们掉上哪怕一滴眼泪。
眼前这两位如今看着可怜但当年他们都是左右翊卫辖下那几乎就是皇帝亲军。
一个领兵校尉倒是不算什么可高弘是勋卫正六品武职加上他的姓氏正是关西人中坚的样子当年不定怎么意气风发颐指气使呢。
李年滋味难明的看着高弘两人脑海中不知转过了多少念头。
两人的到来其实并无令人意外之处。
不论是新罗人还是百济人都说过高句丽境内一直有人叛乱说是叛乱其实也不准确就是前隋征伐辽东的后遗症在一直困扰着高句丽人。
三十余万隋军进入到了高句丽腹地虽然一战而败之后让高句丽的自信心膨胀到了一定的程度。
但实际上前隋第一次征伐辽东之战给高句丽的国力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战事当中死伤的高句丽人不下去隋军。
更为可怕的是三十多万隋在高句丽腹地一溃千里除了死伤和被俘的隋军将士还有十几万人散于高句丽的山川旷野之中。
十几二十年下来这些败兵一直给高句丽人制造着麻烦持续的破坏着高句丽的社会架构。
就像是一剂慢性毒药侵蚀着高句丽的躯体。直到近些年这种局面才算有所好转主要还是在于当年的那些隋人败兵多已老去他们的后代对高句丽没有那么仇恨招抚起来要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