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蒙学的意义(1 / 2)
最快更新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最新章节!
在国学回暖的潮流中,有人认为“蒙学的积极意义要大于消极面……在现代社会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这里涉及到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幼教发展的历史和幼教思想的演变,以及蒙学材料的沿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历史上幼教发展的特点。
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的理论基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者为尚”。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动和标准为限。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规,还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
2.否认童年。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3.道德色彩重。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端庄”,“举止俨然成人”。
4.教法严厉。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小狗一样。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
所以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蒙学读物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这些读物涉及到三方面的幼教理念:
1.理气二元。把天理当作自然和人文的终极理想。要求人“去人欲,存天理”。从儿童起就“不杂人欲”,达到“视听言动,非理不为无人欲”的境界。